六 情感風鈴 9. 分數的啟迪
於 洋
案例背景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不,學生每次拿到作業本或考試完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分數,分數高,則歡呼不已;分數低,則垂頭喪氣。至於哪些地方錯,為什麼錯,則無關緊要,結果屢教屢錯,看到他們整天埋頭苦學,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案例過程
“丁零零——”上課鈴響了,我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掃視一張張稚嫩的麵孔,有的小臉紅撲撲,顯然剛剛運動過,有的還在嘰嘰喳喳,不知在嘀咕著什麼。不經意間,我發現也有好幾個孩子神情沮喪,還怔怔地想著什麼。我無暇顧及,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課。
下課時,我走到孩子們中間。
“唉,這次作業隻得了85分,真沒勁!”
“我才得了70分,更沒勁!”
我恍然大悟,那幾個心神不定的孩子,原來都是這次作業完成得不好,得分太低的緣故。
想想我們許多教師,每天百分之六十的時間花在了批改與訂正作業上,整天忙得焦頭爛額,可結果呢?事與願違,學生的錯誤還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教師灰心,學生也失去信心。現在看來,有的學生失去的不僅僅是信心,還有因此造成的心理傷害——人格的封閉和自我壓抑。
我思忖了幾日後,向學生宣布,以後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類,所有作業做錯不扣分,選做題做對另外加分。學生們覺得新鮮極了,仰起一張張興奮的小臉,躍躍欲試。
第二天上課時,我還沒走進教室,學生的開心話兒就傳進了我的耳朵。“嘿,我今天150分!”“哇,我今天180分!”……望著一個個精神振奮的孩子,我會心地笑了。
後來我又趁熱打鐵,對錯誤作業如果能自己查找出錯誤原因並訂正對的,不僅一百分照給不誤,還要加分!嗨,這招數真管用!學生的學習勁頭可足啦!隨著分數的一路攀升,他們做作業的情緒愈加高漲,學習態度也愈發端正。一拿到作業本首先檢查自己有沒有錯誤,分析原因何在。再也不像以前忐忑不安地打開作業本,看一看自己究竟被扣了多少分,然後草草訂正,敷衍了事。
一個學期作業批改評分的改革實踐,使我嚐到了甜頭:錯誤明顯減少,作業批改輕鬆,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鑽研教材。學有餘力的學生因有了廣闊的空間,學得更勤更專,原先總認為“我不行”的學生因評判方式的改變,重新有了自信,學得更有滋味。終於,同學們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案例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既然學生如此看重分數,何不順水推舟,投他們所好,慷慨地送他們分數呢?這種作業批改的方法,不僅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還教會了學生檢查的方法,使他們嚐到有錯就改的甜頭。這是實現《新課程標準》過程中,班主任工作的一項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