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寬容理解 1. 學會向學生道歉(1 / 1)

七 寬容理解 1. 學會向學生道歉

薑 敏

案例背景

接新班前,我大致了解了班級的情況,尤其掌握了班內一些表現較差的學生,巍就是其中之一,不光成績差,還常常不守紀律。於是,在開學第一天,我故意把他的位置安排在中隊長林旁邊。

案例過程

一天,美術課下了以後,一個同學跑來告訴我巍和林吵架了。我馬上趕到教室,把他們倆叫到了辦公室。林先訴說了事情的經過,說是巍上課時用腳踢她,並把她的鞋帶給踢斷了。看到林委屈的樣子,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肯定又是巍在欺負她了。當我問巍情況是不是這樣時,他先是沒有任何反應,在我一再追問下才點了點頭。我耐心地對他進行了一通批評教育以後就讓他去上課了。當天晚上,他爸爸打電話到我家裏,說是冤枉了他兒子,讓我感覺到了事情的蹊蹺,決定第二天查個水落石出。第二天我在班中做了詳細調查,結果說明我的處理有誤。後來我又找來巍,問他:“既然不是你的錯,那你為什麼要承認?”他說:“因為平時我表現不好,林是中隊長,老師會相信我嗎?”此時我覺得巍的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傷害,如果老師處理不當的話,孩子的心中就會擰成一個“結”,這個“結”如果不積極疏導,孩子就會出現心理障礙。於是,我就在全班同學麵前真誠地向他賠禮道歉,並告訴他以後要相信老師,老師是很公正的,不會對任何一個學生有偏見。晚上,他爸爸看到兒子的心結解開了非常開心,還專門打電話來表示感謝。

案例反思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非同小可,他告訴我一個教師在處理班級事情時,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如果一旦有事情處理不得當,一定要誠懇地向學生賠禮道歉,這樣既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又能夠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取得學生的信任。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應時刻記住兩個字“尊重”。因為學生是師德的外化,尊重是師生溝通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