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寬容理解 2. 她又成了快樂的小女孩
呂 瑾
案例背景
舉手發言,對小學生來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誰會想到會有哪個學生會為了發言這件小事而產生心理問題呢?本案例中的小女孩,卻為了這個問題而苦惱了好一陣子。
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什麼事物具有左右兩個方位,聰明的小蘇別出心裁地說:“屁股。”我表揚了她很有想像力。當即招來同學們的一陣哄笑,小蘇的臉漲得通紅。等笑聲過後,我按上課的節奏,完成這堂課的教學任務,一點也沒顧及小蘇的心理感受。從這以後,小蘇上課再也不敢發言了,還發展到上課時一聽到老師提問就緊張、臉紅,不敢抬頭看老師。她的學習成績下降了很多。
案例過程
發現這一現象後,我先安慰了小蘇。我告訴她,一個學生在上課時發言偶爾失誤是很正常的,何況你也沒答錯。同學們的笑也是很平常的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又針對小蘇的實際情況,製定了輔導目標,逐步減輕了她上課時的緊張和無為的焦慮。誘導她慢慢地改變,回複到過去的狀態。
針對這一情況,我和她先討論了她提出的要求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即我給上課的老師寫紙條,讓老師主動請她發言。我請她假設,如果她的回答不夠正確,將會出現什麼情況,自己又將怎樣?我讓她回憶,在她過去和現在的班級中,成績優秀的是不是都是那些積極發言的人?答案是否定的。再讓她回憶那些搶著發言的同學是不是一定成績優秀?答案也是否定的。然後,再一起探討取得優秀成績跟哪些條件有關。通過談話,她懂得,積極發言隻是取得好成績的一個方麵。學習成績還跟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注意力、正確的學習方法有關,成績的好壞還跟自覺地好問深思等學習習慣有關。自己沒有必要整天為不發言而擔心。她也明白了自己上課時總是擔心,分散了注意力,影響了聽課效果,導致了作業錯誤率升高、成績下降。
最後,我指導她在老師提問時,把注意力從關注自己發言轉移到關注同學回答上。我給她布置了一個作業,聽同學發言,看他們的回答是否都正確,如果有錯誤,同學們有什麼反應。要求她每天做一次記錄。
在這次談話後的第三天,我又約了她。她高興地告訴我,音樂課上,她已經發過言了,老師表揚了她,她很高興。我鼓勵她繼續大膽嚐試,指導她在語文課上主動爭取朗讀課文,還要抓機會發言。她說,我試著辦吧。
當她又一次和我談話時。她告訴我,昨天的語文課上,她舉手要求朗讀,老師請她了。讀完後,老師還表揚她,說她敢於舉手發言,讀得也很流利,但聲音還可響亮一點。我誇她真不錯,在短短的時間裏就有了不小的進步。她有點調皮地說:“我本來就是不錯的。”
在以後的一段日子裏,小蘇生活得很好。偶爾有些小問題,出現一些反複,鬧些小情緒,但都能很好地解決。現在,一個學期又要結束了,在學期考試之前,她很有信心。考試結束,成績揭曉,各科成績大有進步。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她對做任何事都變得有信心了。無論是上課,還是參加課外活動,她都很積極,也學會了主動和老師、同學交往。她又成了一個快樂的小女孩。
案例反思
從小蘇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班主任在工作中確實應該小心地嗬護這些幼小的心靈。本案例的成功之處,在於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體驗,協同檢驗自己的信念,在信念不能證實的基礎上,讓她通過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領悟,從而實現認知的轉變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