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寬容理解 12. “妒忌”後的反思(1 / 1)

七 寬容理解 12. “妒忌”後的反思

趙曉燕

案例背景

終於盼來了春遊,小朋友們都興奮極了,豪還從家裏帶來了攝像機,要把美麗的春景攝下來。

案例過程

一路上,大家都有說有笑,沉浸在快樂之中。豪走在我們前麵,專心地拍著。來到休息地,跟著二班的馬老師剛巧也在,小朋友們都嘰嘰喳喳地跟她問好,豪也連忙走過去,拍馬老師吃餅幹的樣子。看到這一幕,我突然有點心酸,甚至有點“妒忌”——一路上,他都沒想到拍拍我,現在一看到馬老師,就馬上過去拍她了!心裏不是滋味。可是回頭一想,是啊,平時我經常批評他,怪不得他和我有點距離呢!說到批評,我還真沒少批評過豪。其實我很喜歡他,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可就是容易分心,不能管住自己,上課時會忍不住開開小差,講講小話,而我又是看不得這些的人,總是要求學生上課時就要專心聽講,對他這種行為很是不滿,有點“恨鐵不成鋼”。於是,就經常教育他,批評他,有時幾乎是很嚴厲地訓斥他,弄得他一看到我就緊張,擔心我什麼時候又要找到他。想到這,我的“妒忌”變成了“後悔”,後悔自己沒能真正把他當朋友,沒能換一種方式教育他。我想,等這次回去,我一定要改變對他的態度。

回到學校,我表揚了幾個學生,其中,就有豪,我說:“今天,非常感謝豪為我們大家把這難忘的一天給攝下來,為此,我要獎給他一隻風箏。”說完,我滿臉笑容地看著他,他顯然是沒想到我會這樣說,非常激動地上來拿回了風箏。

現在,豪上課時的表現好得不得了,下課也和其他同學一起,圍著我聊天了,我好開心!

感謝這次春遊,讓我又走進了一個孩子的心!

本來我還有一個星期的休息時間,可在家裏實在沒勁,於是就提前來到學校。當我走進校門時,眼尖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發現了我,他們驚喜地叫著:“趙老師來了!”有的小朋友還趕緊跑到教室,告訴其他同學,大家都興奮極了,爭著到辦公室來看我。他們七嘴八舌地告訴我:他們班在運動會上獲得了第一名,可是廣播操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沒能拿獎。還有誰進步了,誰惹老師生氣了,我簡直有些應接不暇了。這時,萌說:“昨天我還夢到趙老師來了,沒想到您今天真的來了!”其他人趕緊附和:“就是,就是,我也夢到您了!”我頓時被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包圍了,不知說什麼好了,隻好拚命地朝他們微笑。

案例反思

當我們走進學生心中的時候,當我們帶給學生更多的是快樂和自信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才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