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無聲的藝術 6. 無聲的藝術
?薈樂蓓霞
案例背景
我們在做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常常隻注意大事情,而疏忽小事情,沒有意識到在這些小事情裏麵隱藏著教育的潛質。
一次教室裏的前門壞了,由於修理工請假在家,這扇門幾天來一直沒有修好。天氣冷了,同學們經常用一把凳子抵住門,這樣才能擋住冬天的寒風。
案例過程
一天下午,我在上語文課,教室裏除了我講課的聲音,一片靜寂。
“報告!”有同學在門外要進來。
“請進。”我隨口答道。
一個男生輕輕地推開門,走了進來,我隨意地看著他,他輕輕地掩上門,再輕輕地把凳子抵住門,我的眼光隨著他走向座位,我想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實例嗎?於是,我鼓起了掌。正埋頭閱讀的同學抬起頭,先是不解地看著我,然後恍然大悟,和我一起為這位同學的行為鼓起掌來。那位男生起初也是一臉驚愕,但他很快地意識到這是全班為他而鼓掌,他摸摸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坐在他的位子上。
教室裏又恢複了平靜,直到另一個同學報告聲在門外響起。這時,我發現全班同學的視線都集中在進來的那個同學身上——進來的是位平時大大咧咧的同學。我心想,這該是個反麵教材了吧。不料,這位男生竟然和前麵那個同學一樣,也把凳子放回了原位。全班的同學照例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
第三個同學進來了,想不到原來他就是那個反麵教材。他大大咧咧地徑直走了進來,全然沒顧及那正被風吹開的門。同學們的眼睛都靜靜地看著我,我卻依然不發一言,靜觀事態發展。隻見,靠門邊的一位同學默默地走過去,把門重新關上了。這時,全班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注意到那剛進來的同學臉上浮起尷尬的表情。
三次掌聲,一次比一次熱烈,一次比一次整齊。成了,不費一言一語,卻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此時,我對“教育是一門藝術”這一說法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剛才我導演了一場“無聲的電影”,而我的學生們全都是悟性極高的明星,他們全都懂得了我沒有說出來的意思。對於剛才的一切,我簡直要滿意得高聲喝彩了。
沒過幾天,教室的門修好了。但這件事情卻常常在我腦海裏浮現。
案例反思
學校無大事,處處有教育。作為一個班主任,天天與學生在一起,有時一件小事發生了,不在意的話,也就從身邊溜過去了。但有時抓住了,意識到隱藏在小事中的潛在教育因素,挖掘一下,就可成為一個很好的教育實例。隨手關門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習慣,但有的人就常常不在意。如今抓住這個事例,采用鼓勵的辦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用學生自己的行為來教育學生,不是收到很好的效果嗎?從中沒有一點說教的地方,說得上這是無聲的教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