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1 / 2)

【第六十七回】逢閑時聚友難開社·至秋日傳席易成歡

轉眼已至九月。如今府中之事多為鳳姐所理,探春得以稍假喘息,是日將自己手中之事理罷,偷得幾日閑暇,便思同眾姊妹頑上一回;自想了一番,便令丫鬟取紙筆來寫了幾個帖子,教人往各處送了。待書拿著花箋往梨香院來時,見黛玉正同薛姨媽寶釵等人一處說話,忙笑行禮,道:“請姨太□□。我們姑娘教我同寶姑娘合林姑娘來下帖子呢。”因前日寶琴家中有些事,故教人來接了他回去,如今隻得寶釵同黛玉在此;聞得這話,寶釵便從他手裏接了帖子,展開來同黛玉兩個一看,乃笑道:“你們姑娘倒是個風雅人物;既是如此,請先去告訴三姑娘一聲兒,說我和妹妹隨後便到。”

一時待書出去,他姊妹兩個向薛姨媽告了一聲,回房換了衣服,便往探春處而來,隻見迎春,惜春同李紈已都在那裏了;見他兩個進來,探春乃笑道:“果然我這個主意再不差的。因這幾日無事,故而起了念頭,寫下幾個帖子請你們,竟都來了;既如此,咱們就將這詩社起了來罷。”李紈原不擅詩詞,見探春有興,卻不好拂他,隻得笑道:“果見三妹妹的高雅。隻是我於這詩詞之上卻是不能的;不若替你們張羅起來,作個掌壇罷。你們有能作的,可盡力作起來。”

迎春惜春兩個素日也不愛作的,況自忖難同薛林二人爭衡,皆笑道:“我們也是不能的,且別算上我們兩個。”李紈見狀,恐掃了探春之興,乃道:“就是這樣。但序齒我大,少不得大家聽我一句;咱們幾個起社,卻得讓出我們三個不會詩的去,到時替你們品評一番;若有容易些的題目,我們再作來不遲。”迎春惜春聞李紈這話,深合己意,皆為稱是。探春見此也不好再強,見寶釵黛玉皆無話,乃笑道:“如此隻我們三個,還有甚麼趣兒。偏那幾個又都回家去了,連雲兒也不在,不若索性等人齊了再作。”於是幾人說笑一回,便各自散了。

如此隔幾日便是重陽;賈母自寶玉走後,便有些懨懨的,如今恰逢佳節,乃打疊精神,又令往四處去將人接來;隻是岫煙他母親病了,李紋李綺兩個又往他舅母家去作客;寶琴家中亦有事,不好來得,隻有湘雲來了。探春前日因提作詩,見眾人皆無甚興頭,也冷下心思來,又見他四個皆不往這裏來,便將起社之事丟開了,隻照平日說笑。因此那日不過家中擺了幾桌宴席,眾人吃了,別無他敘。

及至回房,寶釵便向黛玉笑道:“你瞧雲丫頭,果然是個心大的。今日見了你,又和甚麼事沒有一樣了。”黛玉笑道:“他那日之語原是無心,我倒也知他性子,隻是不該這們說我。我究竟不記得曾有何處得罪了他;這優伶可是用來比人的?我也不是惱他,隻是懶待同他說話,若再聽他幾句無心之語,沒得給自己惹不痛快。”寶釵聞言不好再說,心下卻暗想道:“雲兒如今既說林丫頭,難保日後不說旁人;雖說是個直性子,然也算不得甚麼好處。林丫頭一般也是‘喜怒形於色’的,卻不曾同他這般說話教人不自在。”正在想時,又聞黛玉笑道:“說起這個,我倒想起前日我哥哥同我講的一樁事來。他說有一朝的皇帝當日愛聽戲,那優伶中有一個扮作常州刺史的,演得甚好,聖上看得喜歡,就教他前來問話。誰知那優伶忘情,便問那前朝皇帝,如今常州刺史是誰?惹得皇帝勃然大怒,道是他輕慢命官,立時命人將他杖斃。雖是前朝軼事,未知真假,卻也見這話是不可亂說的。”

寶釵聞言,倒為慨歎,乃道:“果然禍從口出耳。可見有的話是說不得的。”他既同黛玉好,見黛玉不喜湘雲,自然不會多說甚麼,乃有意岔開話道:“我如今有個章程要和你商議。媽前日才說要向老太太借這府中地方,請這裏的人吃螃蟹的,教我張羅;你幫我拿個主意可好?”

黛玉聞寶釵這話,乃笑道:“你是個辦老了事的,隻管問起我來。我甚麼也不知道,就等著你請我吃呢。”說得寶釵笑了,因推他道:“好容易想偷個懶,誰知你比我更懶。真個的,咱們好生商議一番,過幾日便要擺席的,到時挑最大的與你吃。”黛玉笑道:“我若是不同你商議,你難道不給我吃不成?”二人又相互笑嘲一回,方於燈下擬定了主意,翌日便向薛姨媽說了,教人往田莊上要幾簍極大螃蟹來,明日飯後便請賈母同邢夫人等賞桂花。一時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