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穿衣裳都是一身兒穿兩年以上,所以會經常看見大街小巷的人們衣裳上那些明顯的補丁,酷似現在汽車上的前後燈和刹車燈。
兩個“後燈”在屁股蛋兒的稍下方,因為坐的時候那兩個地方最吃勁兒,所以爛的最早最快,人們便在那爛的地方補上補丁,那些巧手的女人們總匠心獨運,往往讓針線在那補丁上轉圈兒,一圈套一圈兒最後最小的圈兒就變成一個點。就象燈泡裏鎢絲發光的部分,一個屁股蛋兒上一個,很是對稱,無論從“形”或是“神”上都和現在汽車上的兩個尾燈相似。
和汽車兩個“前燈”相似的是在人的兩個膝蓋上方,大腿板兒的前方,那兩個部位是人們做農活用鍁或什麼農具時摩擦最狠的地方,爛的也最早最快,那兩個補丁通常是上下橢圓形或略帶方形。
另外還有兩個“天燈”,這兩個燈好像目前汽車上的什麼接收器具,天線之類的,這兩個“燈”在人的左右兩個肩膀上,這兩個地方是人們肩挑擔子摩擦最狠的地方,所以爛的也最早最快,因為它在高處別人的眼光不能直射,所以做功不那麼講究,形狀也不那樣統一。
我常常這樣想,這就是那個年代的一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