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蘇老二早就從此得出了一個經得起推敲的結論,那便是:“說嘴,說嘴,最後落個鱉嘴”。
長這樣嘴的人,農村人有一個專有的稱呼,叫他“咬蛋蟲兒”。
更是蘇老二堅信的是:越是在這種艱難困苦,百般淩辱下,越是要忍辱負重,砥礪前行。
“美好”永遠屬於那些實幹的人,上進的人;當別人咬你一口,你要憨子一樣,顧不上再還他一口,而隻顧開拓進取!
要是放在前幾年,蘇老二一定是會和對方“對罵”的,但他現在不那樣做了,就讓人們那樣說開去。他堅定地認為,最後的結果肯定是兩種,一種是人們說著說著都沒有勁兒了,自動不說了;另一種,對方越說的多就越表明對方心理越不平衡,時常心理不平衡就會內分泌失調,失調著失調著就會出現異常了······。關鍵是自己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大眾,越是自己持之以恒,對方就會越失衡·····。
要知道,有的時候時間是最無情的,同時也是最公正的,它會讓水落石出,它會讓“浪淘盡千古是非曲直”·······。
蘇老二給這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時間解決問題法”。
每每這時,蘇老二往往會不由自主地笑一下,他很嚴正地告戒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真正地認清自己!腳踏實地的幹好每一件事情。
心,不用慌,沒有必要慌。
這時,他也會片刻地怨天尤人,天為什麼總給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呢·····?
所以,把有限的時間用到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上去,這才是人生的最大價值。退一萬步說,“留口氣兒暖暖自己的肚子,也比總是心裏失衡的去說東道西有意義的多······”。
也不知道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蘇老二忽然又對自己的出身展開了追思,他強烈地意識到,在蘇家屯,在小黃鎮,在他蘇老二的身邊,那裏有什麼人的高低貴賤之分?簡單地說,“高貴”的人隻是人勢重,經濟基礎好了一些,他們便說話底氣足,做事膽子大,穿戴整齊鮮豔,公眾麵前他們落落大方,隨時又看不起那些經濟基礎不好的人;那些經濟基礎不好的,所謂“貧賤”的人,時常是唯唯諾諾,做事沒底氣,在大庭廣眾麵前抬不起頭,說不得半句的豪言壯語,甚至“難堪”和“醜態”百出·······。
蘇老二更清楚地認識到,這種所謂的“貴人”和“賤人”是可以經過努力奮鬥相互轉換的,在努力奮鬥,實現相互“轉換”的過程中,那些“醜態”,那些“難堪”,尤其是那種“奇恥大辱”,絕對是實現由“賤人”到“貴人”相互“轉換”過程中的“助推劑”和“潤滑劑”。
所以,有一句至理的名言,蘇老二記得特別清楚,那便是:“******,卑賤者最聰明”。
每一個朝代和每一個國家,為了使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前進,他們都煞費心思的製定了每一個人在奮鬥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平等的客觀條件,每一雙父母也都在孕育新生命的時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的付出,為每一個新生命的出人頭地,轉換成“高貴”的角色而賦予平等的**和智力。隻可惜有好多的後生不敏感,在其“高貴”的時候不知道珍惜,急功近利的把福享盡,結果很快地轉為“下賤”的人;反而,那些“下賤”的人,有的自暴自棄,沒有奮鬥意識,經不起挫折和打擊,結果一輩子永遠都是“下賤”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