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7·15事件.(2 / 3)

那高官大概也起了測隱之心,畢竟是同事一場,他沉思良久,問道:“真的沒有任何線索”?

“這地方老百姓一心的狠,打死都說不知道,我是沒有辦法了”,那警察局長失望地說。

“沒辦法向‘朝廷’交待呀,我會忍心叫你坐牢?不過你看看,這白紙黑字寫著的,就是要讓你坐五年呀”,高官說著遞給那警察局長一張紙。

那局長看完,一下子癱在椅子上,良久說不出一句話。

“不過,這樣吧”,高官轉了一下身子,麵對那局長又說:“你現在速派人連夜趕往伊市行署,讓他們速派人來協助破案。這樣,這五年刑可以分開判給兩個人,你會少坐幾年的牢,隻有這樣了,別無他法”。

······

第二天淩晨,果然跟隨著省裏的傳令兵,伊市行署來了三個辦案的人,他們那裏知道自己是來替人坐牢的呢?

拴好馬,伊市行署的人見了高官,簡單地說了幾句話就單獨行動了。

伊市行署那個領頭的,就是蘇其麟的孩子蘇繼繩。

蘇繼繩三人先去案發地看了看地形,然後徒步回到緊鄰丁家街南麵的一個村子裏。三個人走了一段街路,蘇繼繩讓兩個護兵中其中的一個站在原地不動,吩咐了注意事項,又走一段又留下一個,還是那樣地吩咐······。

蘇繼繩獨自一人把兩手背在腰後又繼續往前走,一直走到街的盡頭又拐了回來,兩個護兵又尾隨他回到了駐地。

一直到晚上喝了湯,蘇繼繩沒事人一樣吩咐兩個護兵,搬出來一張方桌和三把椅子,三人圍桌而坐。

與此同時,那高官和辦公人員正在研究處理蘇繼繩等人的文書資料。

蘇繼繩三人剛剛坐定,就聽得院子的大門“吱”的一聲響,隨著大門洞開走進來了兩個人。

蘇繼繩對兩個護兵說:“上前迎住,投案的來了”。

那兩個人一前一後走到桌子前麵,月光下瞅了瞅蘇繼繩的臉,“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平靜地說:“事是我哥倆做的,你看著辦吧”。

“起來吧,我知道了,為啥前幾天不投案?”蘇繼繩問。

“前幾天不會投,因為他們都不是合格的辦案人,門縫裏一看見你的長相,心裏都怯了,頂不住了”,哥哥說。

原來這哥倆的老表也在南京做官,是早早地得了些消息盯在路上多日了。

案子就這樣破了,但怎麼樣平衡南京大員與大員之間的關係,手裏沒有金鋼鑽還是不敢攬這瓷器活兒的。省裏的大員們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下了個文書:

“·········,一切善後事宜,有伊市行署警察隊長蘇繼繩全權處理”。

當然,蘇繼繩沒有辜負省裏的期望,把事情處理的圓圓滿滿,天衣無縫。

······

到了1940年代後期,蘇家人在蘇家屯附近種的地就有一百多畝了,蘇繼繩的弟弟在家裏領著全家老少十幾口人辛勤勞作,但畢竟一百多畝的土地十幾個人是種不過來的,就雇有短工長工十多人。

一天中午,蘇家主人犁地後回家,到村口看見三個要飯人沿街乞討,兩個大人一男一女,一個男孩子大概有十來歲。

討飯的兩個大人顯然是看出來,朝麵前走來的這個人是個“大家兒”的人,他們走上前一把拉住蘇家主人的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哀求道:“爺,行行好,行行好吧,俺一家三口兩天都沒吃飯了,求你賞一口飯吃,以後你就是俺爺……”。

話說到這份上,蘇家主人低頭看了一下地上跪著的兩個男女,吩咐後麵跟著的人回家端出飯來,讓他們三個人吃了個飽。

蘇家主人吃了飯,又領著長短工們走出大門,見大門前直挺挺地跪著那乞討的三口人,又是一句一個“爺”地喊,說是非留在蘇家當雇工不中,要錢不要錢都是小事,隻要叫一天吃三頓飯就可以了,不答應就跪在地上不起來。

當時蘇家已經收留了好幾個這樣的人了,盡管有一百多畝的土地,農閑時十幾個人已足能經營,那時社會生產力很低,單位麵積的產量也很低,蘇家再多一個這樣人都會成為負擔。但那一家人就是跪著不起來,說到痛處,一把鼻涕一把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