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到了她的部分,絕對是在場的焦點。
所有人的關注點都在她身上,甚至另外兩位同學也投來了難以置信的目光。
她們麵麵相覷,一度忘了這還是大答辯考核現場。
“怎麼可能?她不是才發的微博?論文才寫了兩天?”其中一個女孩小聲嘀咕著。
“對啊,這不是她自己寫的吧……”
蘇沫當然不知道她們究竟在想什麼,順著自己的思路敘述著,她列舉了一位音樂大家的室內樂作品:“我認為這個作品展現出了非凡的創造力,先是出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她的話擲地有聲:“藝術特色就好像是突兀的懸崖,直截了當地呈現出奇強的力量,它冷熱並重,這正是音樂節奏的重要性之一。鋼琴音色的固定音型貫穿全曲,使得音型飽滿並富有節奏感,鋼琴音色的固定性又從橫向上看是統一、簡潔協和的二聲部單旋律,但縱向上卻構成一定具有尖銳性的音程。”
蘇沫全方麵地分析了整個曲子,娓娓道來:“雙聲部旋律架構將現代感和表現力完美統一,這也是全曲匠心獨具之處。”
整個過程,她完整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想法,還有在音樂領域的創新內容,論文的概述,框架結構亮點,以及解決方案全都近乎完美,形象上從頭至尾也保持著良好的態度和應有的理解禮貌,得體大方地完成了答辯。
自述結束,三位評委才緩過來,不由得深吸一口氣,投來的是讚賞的目光。
站在他們麵前鞠躬的女孩,必定前途無量。
作為知情人,另在場的兩位一同答辯的學生而言,這隻是她花了兩天時間做出的效果。
簡直恐怖。
就算在座評委一視同仁,甚至說再降低要求,她們的水準也不及蘇沫的一半。
一來作為學生課業比不上人家,二來事業上也沒她成功。
不知不覺,原本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同學,過了四年麵對現實,才發現拉開了這樣大的差距。
答辯結束,三人一起離開會議室。
那兩人走在前麵,腳步躊躇,蘇沫與她們之間隔開了一小段距離,沒有說話。
正常發揮,三位教授的反應不出意外,答辯順利通過,隻不過這麵前的兩人——有點懸。
走出會議室有一條長廊,走出去的整條路上,那兩人故意走得很慢,期間不時地湊近小聲商討著什麼。
蘇沫微微蹙眉,放慢腳步跟在她們身後,臨到頭了倒還直接停了下來。
兩人回頭,其中一個人看向蘇沫,似乎是下了很大的決心,鼓足勇氣說道:“對不起!蘇沫,剛才我們不應該那樣說你的,也不應該惡意揣測。”
另外一個女生重重地點了點頭。
蘇沫起初還莫名其妙,直到聽了她們說的話,沒忍住笑了出來:“多大的事兒,都過去了。”
這點兒事,和她曾經在圈中經曆過的質疑謾罵相比,算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