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張校尉(2 / 2)

有兒童奶聲奶氣地對父親道:“爹,我想當兵!我要立下大功,當將軍!”

“等你長大了就去!”父親愛憐地摸摸他的小腦瓜。他們牽著手,漸行漸遠。

屠詩問同伴,方知這是漢人與蠻夷民間交易,以前很頻繁,但由於局勢緊張,在朝廷幹預下今年兩個月才交易一次。漢人的茶葉、布料、紙張,能換來毛皮,但是書籍、鹽鐵禁止流通。

聽到這兒屠詩覺得有些不對勁。他敲敲騾車上的貨物,油布下發出砰砰的金屬碰撞聲。是鐵器!要運到哪裏?張校尉該不會走私軍用物資吧?屠詩頓時像吃到蒼蠅一般難受,雖然認識的時日尚短,但張校尉給他的印象不錯。

又行得一個時辰,前方有一群人吵吵嚷嚷,馬兒在旁邊吃草。屠詩【蒼瞳】遠眺,看見對方穿著毛氈袍子、膀大腰圓、性情豪放,心知這就是草原牧民(漢人蔑稱為蠻夷、蠻人、蠻族)。

張校尉舉拳,令行禁止,騾隊停步。隻見校尉翻身下馬,武器往鞍上一掛,自來熟地朝蠻人走去。蠻人領頭的也大步走來,和校尉抱了個滿懷……

隨後兩人開始摔跤,揪著對方腰帶、衣領,腳下使勁!不僅蠻人狂呼嘯叫、鼓掌跺腳,就連這邊的士兵也揮臂喝彩!屠詩看傻了眼,感覺自己格格不入。說好的互相敵對呢?

張劍畢竟體重不足,加上蠻夷擅長摔跤,堅持不了半分鍾就被放翻在地。蠻人頭領哈哈大笑,伸手拉起張校尉:“漢人兄弟,你要多吃點飯呐!沒有姑娘喜歡瘦弱的男人!”

張校尉拍拍屁股,笑道:“你等著,下次我就放翻你!”

民夫開始卸貨,而蠻人則主動給車上裝東西,張校尉和蠻人頭領嘮嗑。屠詩借機走近幾步,偷聽他們說話。

“任將軍身體怎麼樣?”

“他還是老樣子,一頓飯吃五碗——”張劍瞥見鬼鬼祟祟的屠詩,鄙夷道:“去,去,幹你的活!”

屠詩悻悻走開。返程時他終於按捺不住,問張劍:“校尉,你是不是資敵?”

“哈哈哈你瞎想啥呢?這叫拉攏分化。”

草原廣袤無邊,存在許多部落(其中最大、最強的部落被稱為皇帳),他們不一定彼此認識,隻不過是中原人圖省事把他們統稱為蠻夷。部落的政治立場並不統一,在任將軍的示意下,軍隊會和一些親漢的部落做交易,避免他們倒向皇帳、與大衍敵對。草原人需要鹽鐵,但在民間貿易裏絕無可能搞到鹽鐵,隻能乖乖走官方渠道。

“光是懷柔不行,還得立威。剛才他問我將軍境況,就是因為他怕將軍。上了年紀的蠻人都還記得任瘋子,這是好事兒。”

鋒行將軍任秋涼,與太傅蕭煙雲並稱國之棟梁,老百姓喊他任鋒行,草原人喊他任瘋子。斷鴻關是大衍王朝抵禦蠻夷的底氣之一,之二便是任將軍。本朝將軍之中,隻有他真正做到拒敵於國門之外,保冀州清寧。

不過,即便以任將軍之能,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邊患。這根本不是軍事問題,而是經濟問題、民生問題。草原人也是人,也會怕死,為什麼他們要一頭撞上大衍這塊鐵板?因為草原氣候問題,降水少,不適合農耕,隻適合遊牧,而遊牧經濟十分脆弱,一場自然災害就足以葬送部落。當部落人口增長、生存空間相對變小時,草原人就會打中原的主意。他們的生命力像野草般旺盛,燒之不絕,隨時卷土重來。

“你懂得真多。”屠詩由衷感歎。

“從校尉開始,軍官就要聽將軍講課了,兵法、形勢、經營、天文、地理都要懂。將軍說他目前還找不到好方法解決邊患,希望我們集思廣益,終有一天一定能解決。”張劍這番話說得很認真,眼裏都閃著光,大概他是把將軍的吩咐當成終生追求。他是否知道,這個追求很可能耗盡他金子般光輝的青春?從他隨著馬身而起伏的腰杆,屠詩看到了國家的脊梁。

再回想一路以來的江湖事,屠詩莫名覺得好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真正的大俠是保家衛國的軍人,而不是沉溺恩怨與利益的江湖人。他自己也沒察覺,轉換環境與視角後,他的境界又高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