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的威望和實力,已經不需要太監的協助,就能隨意的拿捏朝臣了。
隻是擔心後世之君辦不到他這麼伶俐罷了。
“太師所言在理。那就依太師之言,刑部和都察院配合錦衣衛稽查不法,若是三廠有人作亂,一並拿下送審。朕的原則是執法有度,越界嚴判。”
楊定聲音落下,文武大臣總算舒心了一下。
“不過,介於國朝如今正亂,官員匱乏,吏治崩壞,官員也要嚴查自身。三廠往後也可以調查地方官員貪腐、禍亂、肆意妄為等不法之事。屆時上報大理寺,由大理寺敦促刑部拿人。都察院的禦使沒有發現,或者隱瞞不報,一並論罪。”
楊定繼續調整部門的權利,同時打算將都察院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文武自查的機構。
“並且往後都察院的升遷,隻在都察院內升遷。
都察院設左、右都禦史一名,正二品,統管都察院。下設副都禦史若幹,僉都禦史若幹,負責各個都禦史衙門。並且在每個州設禦史左、右大夫一名,僉禦史大夫若幹,府設監察禦使若幹,縣設觀察使若幹,負責督管個地方的政務,軍事,財政等事物。”
楊定一句話,算是將之前嚷嚷重新成立的都察院完善了。
從今往後監督權算是獨立成一個隻能內部升遷的衙門。
並且和三公平起平坐了。
雖然這樣一來,百官頭上就多了一群婆婆。
文武百官為了不被三廠和錦衣衛隨便抓捕盯梢,也就很痛快的答應下來,口稱皇帝英明。
畢竟都察院好歹也是文官係統的一員,彼此還是能說得上話的。
而且他們認為,短時間內楊定不會把三廠和錦衣衛放出來了。
隻要他們乖巧一點,就能安心的活著。
“哦對了,近來國事開始紛擾,地方多因為款項的撥出和供給不到位而上奏。”
楊定這話一出,馮裕和謝青山上前領罪。
現在政務主要是他們處理,但是就兩個人還沒有幾個屬官,怎麼帶得動靖國現階段的十三州?
北麵韶關一代還在和辰國打低烈度戰鬥,廣海府雖然奪回來,但附近的海島又在辰國控製之下,時長有商船受到侵擾,又是各種事端。
治理一個國家,千頭萬緒的,他們怎麼可能的及時?
“兩位愛卿不必如此。”楊定揮了揮手,平靜的說,“正是因為事情駁雜紊亂,所以朕打算設內閣一座。內閣首輔一名,次輔兩名,餘下大學士若幹,以嫻熟政務之官員擔任。首輔和次輔加封三公,大學士加封三孤。”
文官們一聽,眼前陡然一亮。
尤其是十部衙門的尚書們,多年媳婦熬成婆啊!終於可以往上再升一階了!
隻不過內閣有多少人?皇帝沒有說!
但是肯定不會少於三個。
否則這樣的內閣也太寒酸了。
“至於名單,朕還需要思慮一段時間。”楊定平靜的說,“另外就是今年的加恩科,禮部這邊一定要多多向列國宣傳,望天下英才知道,普天之下隻有我靖國,才有他們發揮之地。”
“喏!”陳丹領命。
“好,那沒什麼事情就退朝吧!回頭有事上折子。”
楊定起身離開,百官恭敬送他走了。
然後很快就開心的討論起內閣的事宜。
隻有馮裕和謝青山苦笑的看了一眼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