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質詢(1 / 2)

卻說太子與陳皇後一番計議後,打算對夏故淵發難,可夏仲昶到了皇帝身邊,說了夏故淵的事後,皇帝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雷霆震怒,反而讓夏故淵進宮請安,一時間令夏仲昶心中七上八下,不會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吧。伴著心中的擔憂,夏仲昶隨皇帝到了太極殿旁的禦書房。

雖說南楚立朝,太祖專設立政殿處理國事,但靖元皇帝卻不甚喜歡去立政殿,天天對著一幫勾心鬥角的家夥,皇帝也煩。於是將自己處理政務的地方改到了太極殿旁的禦書房來,平日裏靖元皇帝都在禦書房批閱奏牘,處理國事。

話分兩頭,連日來暮雨茶樓的生意是一日好過一日,茶葉生意蒸蒸日上。為保長遠,夏故淵已經提前製作花茶,想借現在這股子熱乎勁兒,把花茶也推向市麵。

京都乃是花柳繁華之地,南楚立國已有八十六年,如今國泰民安,百姓富足,少不了在這些高雅之事上耗費銀兩。茶葉出貨量很大,他也不得不在牧雨茶莊上多下功夫。

這些日子在伢販子手裏買了不少奴隸,年齡都在十八歲到二十八歲之間,有男有女,各買了一百人。這些人都是專門用來培養成采茶製茶的茶農的。在陸清泉三人的教授下,他們進步都很快,已經上手采茶製茶了。夏故淵去看過他們采製,都很規範。

暮雨茶樓的出貨量非常大,要不是刻意控製每日的出貨量,怕是武陵茶早就供不應求了。當下最要緊的,是開辟新的產茶區。獲得更多的茶源,隻要有了源源不斷的茶葉供應,市場才能夠更快速的被開拓。本打算自己種植茶樹,可夏故淵思來想去,覺得與其自己去種植茶樹,耗時費力,而且沒個三年五載,難有成效。還不如直接收購其他人的產茶區,這樣便能夠快速采製,投入到市麵上售賣。

於是叫來陸清泉商議,畢竟陸清泉生活在京都數十年,對京都附近的產茶區肯定比夏故淵要熟悉得多。

夏故淵把自己的想法和陸清泉說了以後,陸清泉在心裏想了一下,向夏故淵介紹道:“殿下,在京畿之地,有兩個大一些的產茶區。一個是在吳縣有一個大產區,距離京都非常近,而且那個產區氣候與武陵山頗為相似,適宜茶樹種植,茶葉當為上品,本來非常適合收購。可吳家人脈廣闊,經營還算不錯,一直在京城活躍著。京都茶行都以吳家茶行馬首是瞻,殿下想要收購吳家的茶產區怕是不可能。除此之外最近的產茶區,那就要數虎峰山了。虎峰山在躍虎縣,距離京都大概兩百多裏。虎峰山茶區可是好幾千畝,當年老朽都去觀摩過,虎峰山茶區裏的茶樹長勢很好,隻是管理不好,茶產量不高。不過虎峰山的茶區一直在躍虎縣茶商江家人手裏,雖說經營不善,但也不是那麼好收購的。”

“好幾千畝?怎麼會有這麼大一片茶區?”夏故淵不解。

“嗨,早些年流行飲茶,世家大族都爭先恐後的種植茶樹,江家見有利可圖,於是便大肆種植。後來種的人多了,行情變了,價格是一垮再垮,再加上製茶水平也不好,茶湯苦澀,不受飲茶者喜愛。行情不好,又無法脫手,江家也就為此賠了大筆銀兩,也隻是勉勵維持,實際上也不堪重負。隻是這都是十幾年前的信息了,如今行情如何,虎峰山是否還在江家人手裏,還真不得而知。”

陸清泉這些年雖說不出牧雨茶莊,但關注著京都附近幾個茶廠的情況。牧雨茶莊重開,陸清泉也是第一時間收羅了京都附近的幾個產茶區的消息。但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管事,能得知的消息還是很有限。

“既然如此,過幾日我便去躍虎縣了解一下情況。若是價格合適,倒是可以收購下來。”夏故淵沉吟了一下,說道。

二人正在茶倉交談之際,門口的守衛急忙來報:“殿下,內廷司的人來了茶莊,此刻就在茶莊門口,說是陛下有旨。”

怎麼又是內廷司的人來了?自己到哪兒,內廷司就追到哪兒,夏故淵在心裏嘀咕。但內廷司畢竟代表著皇帝,自己可是怠慢不得,整理了一下衣著,快走兩步,便來到山莊門口。

內廷司的侍衛見到了夏故淵,愁苦的臉色瞬間好轉不少,內廷司接到陛下的旨意後,片刻不敢耽誤,馬不停蹄趕往閑王府。可到了閑王府,管家葉無塵卻告訴他們閑王去了牧雨茶莊,幾人又火急火燎地跑到牧雨茶莊來,到了牧雨茶莊,守衛愣是不讓他們進去,受了一番看門的閑氣,心裏的鬱悶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