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入城(2 / 2)

在大理寺中,除卻大理寺卿左少陽外,便是這位大理寺少卿張宗良官職最高。此刻這位大理寺少卿卻端起茶盤,走到左少陽身邊,將茶杯端到左少陽麵前。

抬眼一看,卻是張宗良。左少陽舒了口氣,客氣的對張宗良說道:“這種端茶遞水的事情,你讓下麵的人來做就好了。我來我來。”說著,連忙接過茶杯,捧在手裏,然後慢慢喝了一口。

“哎!渴死我了。還是老夥計貼心呐。”左少陽放下茶杯,對張宗良笑著說道。

張宗良卻是微微一笑,擺擺手,坐在旁邊的椅子上,說道:“大人為案子勞心費神,做佐官的,可不就得做好後盾的事嘛。你我共事多年,我還不了解你啊。一忙起案子來,什麼都不管不顧的。”

聞言,左少陽哈哈一笑。

笑罷,左少陽這才拿起案桌之上的卷宗,對張宗良說道:“剛才,我已經和陳大人身邊伺候的韓蜀韓大人談了一下。從他的證詞以及其他十幾位吏部官員的證詞相對照,我發現了一個疑點。或是此次案件的關鍵之所在。”

這話頓時引起了張宗良的好奇,放下茶杯,連忙走到左少陽身側,小心的接過卷宗,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

按照卷宗上韓蜀的話來說,在五月十二日那天,也就是州試已經完畢,入選殿試的名單已經出來。從時日看,身為此次科舉的主考官的陳素元要開始著手思考殿試的題目了。那天伺候陳素元辦公的正是韓蜀,而當天夜裏因為太子來了一次官署,詢問關於科考的事宜。陳素元當時離開了自己的內衙,在大堂會見了太子。

而當時本不當值的吏部侍郎梁尚雲來到了官署,說是找陳素元有要事稟告,韓蜀並不知曉陳素元在內衙裏做什麼,隻是吩咐不要打擾。本來梁大人平日裏深得尚書大人的偏愛,韓蜀自然將梁尚雲引到了陳素元的內衙等候。當時的梁尚雲在內衙待了大概一刻鍾的時間,沒有見陳素元,而是直接行色匆匆的離開了官署。

這就是梁尚雲的可疑之處!本是專門前來拜見自己的上級,卻沒見到陳素元就離開了,而且行色匆匆。他來幹什麼?他留在內衙中又幹了什麼?是否因為當時陳素元正在製定殿試題目?而梁尚雲恰巧看到了科考題目?

張宗良也是一眼就看到了症結所在,他直接一針見血的說道:“那天梁尚雲來幹什麼了?是不是因為陳大人本來正在製定科考題目,又因為太子的到來,陳大人離開了。而恰巧被韓蜀安排進入內衙等候的梁尚雲無意間窺探到了?所以才行色匆匆的離開了?他在裏麵待了足足一刻鍾,有足夠的時間謄錄一分考題啊。”

左少陽搖了搖頭,他沉吟著說道:“哎,梁尚雲自從官署被封禁,自己作為重大嫌犯被羈押,就一直一言不發,無論如何他都不開口。”

“做賊心虛!我看這事兒八九不離十了。”張宗良冷哼了一聲,說道。

“沒有實證,許多細節還需要找到陳大人問過後才能定論。明日老夫先寫個條陳,奏明陛下,解了吏部的封禁。然後再去見一見陳大人,了解一下五月十二日那天究竟發生了什麼。老兄,還要麻煩你明日將這次審訊的卷宗都彙總一下,把有價值的線索都彙集在一起。”左少陽說道。

“該當如此,下官知道了。大人放心。”張宗良起身拱手說道。

忽的,左少陽想起梁彥超等六名梁氏族人的事情,問道:“那新科狀元梁彥超,還有五名梁氏族人是否找到了?”

張宗良搖頭,左少陽沉思了一下,說道:“這幾個人非常重要,他們是此次科舉舞弊案最核心的人,找到他們或許能更快讓我們接觸到案子的核心。為何這些人會在聖旨下來之前,突然消失蹤跡了?難道說,這背後還有一股勢力在背後操縱嗎?這個人又是誰呢?”

張宗良雖說心裏有所懷疑,他也不敢說出口,他相信一向以斷案如神,心細如發著稱的左少陽,不會想不到的。可他們都不敢去那麼猜測,更不願意相信是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