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我的父親母親 1
我的祖宅坐落在杭州一個名曰遠芳山的山頂上,遠眺西湖。1855年以來,那裏就是我的中國祖先三代人的居所。一根細絲線將我的中國祖輩與我相聯,作為半個意大利人,作為那條血脈唯一的女性傳人,我仍然保留著那個家族的姓氏。祖輩們的故事說也說不清,我越是溯本求源,就越是因那些難以捉摸的事實而困惑,愈發感覺自己是在黑暗中摸索。
不少學者認為,苗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000年前。苗族先民居住在長江中下遊,主要在武陵一帶。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他們一直過著沒有具體社會結構的部落生活。到了3至10世紀,這些由家庭紐帶維係的部落才開始遷徙和定居,建立他們永久的家園。
唐朝時期,苗族開始進入階級社會,苗族人被劃分成不同的社會階級。通過與中原地區的文化經濟交往,苗族人在經濟和社會方麵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到了宋朝,官府在苗族地區設置“羈縻州縣”製度,不少大、小領主都受到封建王朝的封賜,委以宣慰使、長官司等土司官職,從而為苗族人的經濟勢力擴張奠定了政治基礎。14至17世紀,也就是明朝年間,苗族人的勢力範圍達到了巔峰。當滿族人推翻明王朝時,許多苗族人為躲避血腥屠殺而西遷南移、逃進了崇山峻嶺。從此,他們就在長江流域一帶的深山老林或岩洞裏繁衍生息。後來,苗人或務農從軍,或更名改姓在相對包容的地方定居下來。一部分苗族人逐步移居東南亞各國,遠至暹羅和印度支那,也就是現在的泰國和越南。
根據服飾色彩,苗族分成多個支係,有“青苗”、“紅苗”、“黑苗”、“綠苗”或“花苗”等。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豔麗,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
我的祖輩來自“青苗”,“青苗”因其服飾色彩而得名:“青苗”族人喜用長江上遊一帶盛產的一種植物——藍草——來提取靛藍染布製衣。
我的先祖們在一片綠草如茵、豐美肥沃的河穀棲息,那裏是武漢一個高地上一個名為“天祥”的寨子,幾百年來,那裏一如既往,從未有過任何改變。
正如我先祖的家族一樣,那裏的地主家庭都至少有五口人,而佃農或農奴們常常因為極其貧困而無力供養家庭。大地主同時也是商人和放貸者,其中不少是擁有糧倉、榨油機和商行的地方行政官和稅收官。這使得那些地主老財們家底殷實,財多勢大,稱霸一方,直至20世紀,他們才開始走向沒落,其權勢也逐漸消逝殆盡。
在“天祥”寨,有一戶地主人家,我的高外祖父就來自這個家庭,他生於1840年,即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
高外祖父10歲喪父,15歲時,幾個“月下老人”,也就是媒人跑上門給他提親。那些個女兒家的名字旁都注明了生辰八字。然後,算命先生被召了來,一一打卦合八字。依算命先生看,女兒家得屬蛇,因為高外祖父屬龍。經過了一番測算之後,女兒家終於選定並許配給了高外祖父。她是漢人,姓周,名智鳳。
高外祖父年富力強,是寨子裏有名的大戶:家裏有成群的牲畜和大片良田,其土地大多種上了罌粟和水稻,而大堆大堆的廄肥也被賣作肥料。他隻穿綾羅綢緞,由於毋須勞作,他把指甲留得老長。他還喜歡拋頭露臉,參加諸如廟社這樣的社會活動,廟社是維持寨裏的私塾開辦和接受村民獻祭的一個組織。他組織一年一度的寨子節慶活動,雇用那些流浪的表演者來載歌載舞,要是沒有這些表演,節慶活動可要失色不少。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他還負責管理佛堂。大多數寨民信佛,他們為了超度親人亡靈而向佛堂捐贈大量功德善款。而安排這種法事的能力讓我的高外祖父擁有了一種淩駕於那些善男信女們之上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