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我的父親母親 1(2 / 2)

高外祖父與高外祖母周智鳳婚後生下了我的曾外祖父,於是算命先生又被請了來給這個新生兒算卦起名。中國人信奉人是由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即“五行”構成的,算命的目的就是要看看新生兒五行缺什麼。按照習俗,五行缺什麼補什麼,一旦測定,缺少的元素就得用表意文字說明並添加到男孩兒的名字中。不過,我的曾外祖父五行都不缺,所以起名“聚德”,家裏舉辦了一個盛大的祭祖儀式,曾外祖父被抱到列祖列宗牌位前,儀式中他的名字被正式確定下來。算命先生說,曾外祖父出生的8種情形均是祥兆,他的一生隻會經曆兩難:一是在10歲,二是在30歲,不過從星相命理看,這兩難他都能化解。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了算命先生的先見之明,至少有一難是靈驗了。中法戰爭(1884年爆發,1885年結束)後,苗族人民在法國人的侵略統治下經曆了一段極其困苦的時期。在那段時期,我的祖先們遭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他們小規模的鴉片生產和茶葉生意被國外大商團所擠兌,這使得他們喪失了很大一部分的經濟來源。

西方列強的入侵逐漸使中國被瓜分成有著不同商業利益的“勢力範圍”。德國將山東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俄國霸占長江以北和新疆一帶;英國瓜分長江流域;日本強占東南沿海的福建;法國割去西南部的雲南。在被瓜分統治的那些年間,中國人隻保留了兩大收入來源:海關稅和鹽稅,盡管西方列強對兩稅有監控權。

結果,在1895年,我的曾外祖父聚德離開了祖輩們生長的土地遠赴四川,擔任那裏的水務督察使。他在一個名叫自流井的小城鎮裏生活了幾年時間。自流井建在一大片鹽場之上,鄰近長江的支流——瀘江。

我的曾外祖父聚德與一位名叫春蘭的女子結了婚,春蘭的父親是晚清的一位達官顯貴,思想開明。他來自一個書香門第,其家族誕生了不少文官以及破舊立新、維新變法的誌士。

這位父親甚至讓女兒接受與兒子們同樣的教育以示自己的思想開明。家裏請來一位來自江西的著名詩人和書法家擔任春蘭小姐的教書先生,通過學習書法和不同畫派的技法,這位先生讓春蘭領略了中華語言之表現美。她的父親還請了一位外國牧師教她歐洲各國的語言,他說:“事物在變,對我們的老祖宗來說夠用的東西對我們已經不再夠用了。”

當時婦女裹足仍然盛行,而接受了新式教育的春蘭摒棄了這一傳統陋習。她博覽群書,她那寧靜的生活方式似乎也因閱讀而支撐維係著。盡管她的家庭思想開化,但是她還是根據習俗在16歲時結了婚。或許她更願意追求婚姻自由,或許她希望繼續學業,不管怎麼說,這場包辦婚姻最終證明是幸福的:兩人真心相愛並有許多共同語言。

婚後,曾外祖母住在夫家,那是一所坐落在小山上的宅子,鄰近西湖,俯瞰杭州城。就像那個時代的中國婦女一樣,曾外祖母過著幾乎足不出戶的生活:相夫教子,操持一大家子的家務。這種生活在曾外祖母身後留下來的個人記述中有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