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木棉花開”紅勝火(1 / 2)

代序:“木棉花開”紅勝火

李炳銀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的紀念日子。

在人們盡享改革開放30年豐碩成果的時候,我們不應當忘記那些當年曾經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做出了勇敢開拓和建立了不朽功勳的人們。其中,1980—1985年期間擔任廣東省省委書記的任仲夷,就是廣東人民沒有忘記而全國人民也不應該忘記的當世英雄。

也許,今天的很多人已經淡忘或完全不知道30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的艱難情形,但曆史不會忘記一切。2008年《廣州文藝》第4期,刊發了李春雷的報告文學《木棉花開》,作家在深入采訪與仔細感受中十分動情和文學藝術地精簡描述了任仲夷在主政廣東期間,不懼風險,冒著巨大壓力,堅定無私地推進改革開放政策,在廣東實現經濟大發展,在深圳成功建立經濟特區的情形,如今讀來依然令人震撼和感慨良多。

這些年來,反映改革開放的文學作品很不少。可是,卻很少有作品像李春雷這篇兩萬字的報告文學作品在社會和讀者中產生很大的反響。《木棉花開》發表之後,很快就有《光明日報》、《南方日報》、《深圳晚報》《新民晚報》、《城市晚報》、《文學報》、《文摘周報》等幾十家報紙選載或連載,《新華文摘》也在今年第12期全文刊載;連從來沒有選載過報告文學的《讀者》,竟然也破例用空前的6000字篇幅給予選載。網上也是好評如潮。最使人意外的是,現任吉林省委書記王瑉在閱讀了《木棉花開》之後,親自作出批示,要求省委辦公廳將這篇作品轉發全省縣以上幹部,推薦他們認真閱讀,以利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發展。

《木棉花開》所產生的熱烈反響,很容易使人回想起當年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理由的《揚眉劍出鞘》和黃宗英的《大雁情》等報告文學在社會和讀者中引起熱烈反響的情景。再後來經過趙瑜的《強國夢》、張敏的《神聖憂思錄》、涵逸的《中國的“小皇帝”》、賈魯生的《丐幫漂流記》等“社會問題報告文學”的巨大轟動,此後多年,報告文學又在發展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其中雖然也有像趙瑜的《馬家軍調查》和何建明的《根本利益》等作品的叫響,但報告文學創作在整體上是趨向平常的。多年來,報告文學已經很少有像《木棉花開》這樣使人感到震撼和動情的作品了。因此,報告文學就不時受到來自各方麵的不屑眼光和言語攻擊,甚至有人對報告文學這種文學體裁存在的可能性也有了懷疑。出現這種現象,固然同某些人傳統的文學觀念有關,與他們對報告文學閱讀了解的局限膚淺有關;但很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報告文學在獨特接觸觀察理解現實熱點矛盾事件和文學藝術地表現這些對象上存在問題有關。盡管會有人對報告文學表現出固執的排斥,但是,隻要是優秀的作品,總能夠在社會和讀者中產生較大的影響。根本問題是我們報告文學作家是否為人們提供了熱烈關注的閱讀對象,給讀者一種閱讀的誘惑和感動。

在這篇《木棉花開》之前,李春雷報告河北一位叫郭暉的女孩,幼年時不幸導致高位截癱的殘疾人,但她不向命運低頭,在父母的幫助下,堅持刻苦自學,依靠堅毅的意誌和不屈不撓的追求精神,先是獲得山東大學碩士學位,2003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北大,成為北大建校以來的首位殘疾人博士生的感人事跡的作品《搖著輪椅上北大》,就因為其選擇對象的嚴謹和文學藝術的動人表現,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後已經8次印刷,發行接近20萬冊。這篇《木棉花開》發表之後,又如此反響強烈,好評如潮。李春雷創作的實踐已經清楚地說明,報告文學並不會前途渺茫,也不總是隻有哪些隻收集信息、堆砌材料,缺乏見識和文學藝術表達粗糙冗長的東西,還有像《木棉花開》這樣在其思想性文學性方麵都表現超俗的作品。報告文學應當在自身的創作中更加努力實現題材內容和個性表達的文學藝術性,這是報告文學告別平庸實現精彩的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