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助父建唐 第一章:雁門救駕(1 / 3)

第一卷助父建唐 第一章:雁門救駕

第一節、世民成親

1、

今日,正是“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的好秋日,是高人給李世民與長孫氏擇定的佳日。早在上月,世民的母親竇氏就與李淵商定好,今日替世民與長孫氏完婚。而今,婚禮的各項事宜,早已安排得妥妥當當。新娘長孫氏,在哥哥長孫無忌的伴送下,也已經來到運城,隻等世民的父親和大哥從臨汾趕來,他們就可以拜堂成親。

新娘長孫氏之所以隻由親哥哥長孫無忌伴送,是因為眼前她就隻有這麼個親人。早在長安,李淵為殿內少監時,二子世民剛滿八歲。一日,時為初治禮郎的高士廉有事登門造訪,見了李世民,驚為天人,事畢便開門見山地提出要把自己的外甥女長孫氏許配給他。這位高士廉,祖父高嶽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堂弟,封清河王,本人“少有器局,頗涉文史”,很有才華和名望。他的外甥女長孫氏,是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愛女,因長孫晟戰死,高士廉便將妹妹及她的一對兒女——長孫無忌和長孫氏接回自己家中,非常地厚待他們。李淵非常敬服長孫晟,也佩服高士廉的才華和為人,深知這樣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姑娘,一定會非常出色,今見高士廉主動提出,當即便高興地答應了這門親事。隻是沒過多久,高士廉因與逃亡到高麗的兵部尚書斛斯政關係密切,隋煬帝把他流放到交趾去了。如今,世民已過誌學(十五歲)之年,可以娶妻。上月李淵來運城時,與竇氏談到了兒子的婚事,還請高人給世民定下婚禮的日期。

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出生於河北隆堯東,七歲就襲封唐國公。他為人倜儻豁達、仁慧率直,頗能容眾。結發妻子竇氏,是京兆始平人,其父便是隋朝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竇氏聰慧美麗,才華出眾,文章寫得好,尤善於書法,模仿李淵的筆記,沒人能分真假。她嫁李淵十多年,已育有四子一女,由於李淵幾乎是常年在外,教育兒女一事主要是她盡心盡力。

李世民是李家的二公子,幾年前在長安時就與新娘長孫氏和她的哥哥長孫無忌相識,因誌趣投合,他與長孫無忌如親兄弟一般相處。如今分別已有五年。分別時,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氏還剛滿八歲。在李世民眼裏,她純淨如小天使,隨時會忽閃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問這問那,有一次竟問李世民:“世民哥,為什麼愚人說醜,還可以接受,賢人說惡,就沒有容身之地了呢?”

李世民一直忘不了小天使這一問,隻是,如今她已豆蔻年華(十三歲),就要成為自己的妻子,該是怎麼個樣子呢?這幾天,李世民都在問自己,而且常常心跳不已。如今她來了,便一心想去看一看,沒想到剛一出門,就將一個小青年撞倒在地上。李世民趕緊去拉他,一看竟是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

“你!”他倆都萬分驚喜地看著對方。

這長孫無忌,自幼聰慧好學,該博文史,他將妹妹安置在廂房歇下,便來找李世民玩耍,沒想到卻與匆匆走出來的世民撞了個滿懷。倆人雖然同歲,隻因李世民雖通經典,也喜琴棋書畫,但最愛的還是騎馬射箭,舞劍玩槍,因而肌肉發達,力氣超過常人,再加上身材魁梧,這無意間地一撞,竟把長孫無忌撞了個跟頭。

“對不起!”李世民上前扶起長孫無忌,說。

長孫無忌站起來,扶著撞痛了的右肩,咧嘴一笑說:“你的力氣,真大。”

李世民不說話,隻望著他歉意地笑著。

“你是去……”長孫無忌問世民。

“我想去看看你妹妹。”李世民老實地回答。

“這不行。”長孫無忌嚴肅地說:“難道你不知道,要見她,得等到拜堂之後。進了洞房,你才可以挑開她的紅頭蓋。”

“你就不能幫我一回,我真想早一點見到她。”

“不行,虧你還是個男子漢,連這點時間都等不了。”長孫無忌微笑地看著他。

“好吧。”李世民垂下頭,馬上又抬起來:“對了,你這麼慌慌張張地,要到哪裏去?”

“我,想見見你,想找你去玩。”

“好,反正我爹和大哥要到下午才能趕來,我就帶你到關帝廟去看看。”

長孫無忌聽了,滿心歡喜,拉了世民往前院奔去。世民走出一步,又用力站住。長孫無忌拉他不動,回頭不懈地望著世民。

“從後門走。”世民壓低聲音說。

長孫無忌不解地望著李世民,不管做什麼事,他都不想偷偷摸摸地,怎麼出門去玩,還要從後門走。李世民見他一臉憨憨的傻樣,忍住笑,附在他耳朵旁說了幾句,長孫無忌這才跟著李世民奔往後門。

2、

這“國公俯”,原是一家富賈的深宅闊院。前院一道白色的牆,一扇黑漆的大門,間隔有五十丈左右的花木草圃,便是一排十餘間整齊雅致的住房。平日裏,前院裝飾樸素,今日因是世民的大喜,經竇氏的一番精心裝點,倒顯得非常富麗豪華。四處掛滿了彩燈,飄逸著各色花樣的彩綢,更有那一個個令人眼前一亮的“喜”字,加上那從門外直通到正屋的紅地氈,使得這前院觸目處,都透出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

李淵的祖父李虎,西魏時做到太尉;父親李昞,北周時做到柱國大將軍;他們都是以軍功奠定了整個家族的輝煌。因此,習武便成了家族子女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課。經李淵親自在運城選定的這座宅院,前麵不是很大,後麵卻十分寬闊,以便於世民兄妹練功習武之用。李世民帶著長孫無忌,一路迅速地穿過一條綠樹間的小徑,來到寬闊的後院。舉目望去,他的三個弟妹,正在一招一式,十分認真地按照師傅的教導在練習。這李家兒女每日的必修工課,若不是世民今日要結婚,得到母親的格外恩許,自然也隻能在他們的行列。為了不驚動弟妹們,世民略略地躬下腰,長孫無忌見了,也學著世民的樣子把腰躬下。倆人飛快地來到後院左邊的側門,世民剛拉開門栓,就聽到一聲清脆的呼喚:

“二哥!”

世民積習地“哎”了一聲,回過頭來。平陽小妹正高興地朝他奔來,玄霸和元吉,緊隨其後。

竇氏為李淵生的四男一女,最大的是李建成,比老二李世民大九歲,小時就跟在父親身邊。如今,他已經結婚生子,在長安皇宮裏做事,與他們四兄妹連同他們的母親,長期分離。李世民與他的弟妹們年齡相差不多,一直都生活在母親身邊,彼此間很有感情。看到已被弟妹們發現,李世民無可奈何地搖搖頭,抱歉地看了看長孫無忌。

“二哥,你要去哪裏?”平陽仰起頭來,歡喜地拉著世民哥哥的手問道。

“我想帶他去看看關帝廟。”李世民老實地回答。

“我也要去。”平陽高興地跳起來。

“我也要去。”玄霸和元吉跟著齊聲說。

“這,怎麼行?你們現在是習武的時間。”

“我不管,你要帶我去,要不我就去告訴娘,你也去不成。”平陽又是懇求又是威脅。李世民不由得一愣。

“二哥,大家都是兄弟,就該有福同享,帶我們去。”開口的是李玄霸。他聲若洪鍾,此時雖然剛滿十四歲,卻與李世民一般高大魁偉。一張猴臉,一身鋼鐵般硬實的肌肉,更兼天生對武藝有著超人的悟性,此刻在眾兄弟中已是武功第一,連大哥李建成也打他不贏。好在母親教導有方,使他自小明白事理,從不以力欺人,做出對不起哥弟妹的事情。

李玄霸的聲音剛落,李元吉開口了,一雙圓鼓鼓的眼睛瞪著李世民,說:“就是嘛,不帶我們去,你也別想去。”李元吉比李玄霸小一歲半,長得虎頭虎腦,武功雖說在眾兄弟中最差,但強強起來,連大哥李建成也隻能依著他。

李世民看到弟妹們如此,又不想放棄對長孫無忌的承諾,稍一考慮說道:“好吧,我就帶你們去,隻是出了門,大家不要四處亂走,去關帝廟看看就回來。”

“我們聽二哥的。”弟妹三個齊聲回答。

這是山西西南麵,呂梁山與臨汾接壤處一座美麗的小城,與東北300裏外的臨汾一道,為秦漢時的河東郡地。小城因鹽運興盛,又稱運城。這裏戰國時有思想家荀況、武將廉頗,三國時又出了蜀漢名將關羽,是個人文薈萃,英賢輩出地方,百姓都非常仁義豪爽。就因為這般緣故,大業十年春,唐公李淵被隋煬帝封為河東撫慰使時,便把家眷遷到此處居住。自己,則在臨汾忙於公務。

四兄妹在運城已住了半年,對這座小城已經非常熟悉。他們帶著長孫無忌悄悄地從後門溜出來,到了運城繁華的鸛雀路,再往前去一箭之地,便是武廟之祖的關帝廟了。鸛雀路因名樓鸛雀樓而得,這運城的鸛雀樓雖不在黃河岸邊,卻是按西南百裏之外黃河岸邊鸛雀樓的式樣建成。屋樓四角的幾隻鸛雀,塑造的栩栩如生,有如活物一般。李玄霸每次經過,總要對那鸛雀欣賞一番,不忍即刻就走。這回到了鸛雀樓前,他自然又放慢了腳步。李世民見了,不忍打攪三弟的興致,便立在他身後,與他一道翹首眺望樓角騰空懸起的鸛雀。沒多一會兒,就聽到前麵傳來平陽的呼喚:

“二哥,三哥,你們快來!”

李世民循聲望去,隻見平陽小妹已在鸛雀路的盡頭大聲地喚他,看看周圍,早沒了元吉和長孫無忌的身影。

“元吉和無忌呢?”李世民大聲問。

“往前去了,你們快來!”平陽回答。

李世民聽了,不由對玄霸說:“三弟,他們都前去了,我們也走吧。”

玄霸聽了,這才戀戀不舍地將目光移開,隨了二哥,直奔向關帝廟。到了廟前,看見元吉、平陽和長孫無忌三人,正站在橫刀傲立的關羽石象下,十分敬佩地仰望著。李世民記得,剛到運城時,父親帶他們兄妹四人來看關帝廟,曾告訴他們說:大哥李建成,就是文帝修關帝廟那年生下來的,這建廟的地方,就是關羽出生的地方。當時,父親還給他們講了關羽對劉備的忠誠,不管曹操對他如何好,就是不肯降曹。可不知為什麼,李世民後來卻生出一個奇怪的想法:

如果,當初關羽能真心歸順曹操,混亂的天下不是能早許多年統一嗎?這想法埋在心底,他一直不敢說出來,今天真想與長孫無忌好好聊一聊,就在這時候,他突然看見家仆李三氣喘喘地向他們跑來。

“莫不是父親和大哥來啦!”李世民在心裏問自己,待李三到了跟前,忙拉住他問:

“父親回來啦?”

李三搖搖頭,說:“出事了,老爺和大公子都回不來啦!”

李世民一聽,心裏更急,抓緊李三,再問:“誰出事了,是我父親,還是大哥?”

“我痛!”李三掙紮著,待李世民鬆開他的手,這才說:“不是老爺、大公子,是皇上出大事了!”

“什麼大事?”李世民又伸手去抓他,李三卻拉起元霸一邊跑一邊說:“回家,回家就清楚了。”

3、

兄妹四人,還有長孫無忌,隨家仆李三一同回到國公府,竇氏早已等在院中。平日裏見到兒子總是麵帶笑容的母親,此刻滿臉的不愉快。世民見了,心裏很是不安;元吉和平陽,幹脆站在世民身後,四處張望,不敢向前;倒是李玄霸,大大咧咧地走到母親身邊,說:

“母親,我們隻是陪無忌哥哥去關帝廟看看。”

竇氏點點頭,又長長地歎了口氣。李世民走上前去,望著母親說:“真對不起,孩兒惹你生氣了。我爹和我哥呢?”

“娘不怪你們,隻是……你爹沒來,到半路上又回去了。你哥來了……”

“回去了?”李世民大吃一驚,更加不安地望著母親問:“這是為什麼?”

“你父親和你哥剛出臨汾,就在汾河中發現從北麵漂來的竹筒,裏麵有皇誥,說皇上在雁門關被困,要求各地前去勤王。你父親身為隋朝地方官員,遇上這種大事,隻能先公後私,轉回臨汾安排勤王的有關事務。他讓你哥飛馬前來告訴你:立即拜堂成親,然後北上勤王。”

“我大哥呢?”世民著急地問到。大哥李建成雖比世民大九歲,又不常在家裏,小時候卻非常維護他,有一次還手把手地教他拉弓射箭,這使得世民一直非常想念他。母親理解世民的心情,心疼地望著兒子說:

“他信送到,就匆匆地走了。沒辦法,皇上被困,你父親讓他一刻也不能耽誤,速去臨汾督運糧草。”

世民輕輕地“啊”了一聲,母親不由得心裏一動,正想安慰兒子幾句,突然發現身邊已圍了不少人。李淵在這運城安置家眷雖然隻有半年,熟人相好也不多,因世民大婚,運城地方官史加上從各地趕來的親戚部屬,還是來了好幾百人。事已至此,竇氏不願冷落了客人,宣布婚禮馬上開始。

李世民很快給披紅桂花,裝扮一新,新娘長孫氏也讓兩個伴娘從廂房裏摻扶出來。該有的禮儀結束,趁客人們開懷暢飲喜酒時,李世民匆匆入了洞房。他興奮不已地揭去長孫氏的紅頭蓋,一張粉嫩俏麗的臉蛋出現在他眼前。李世民欣喜萬分地看著,耳旁卻又回蕩著母親剛才說過的一番話來,不由露出一絲不快的表情。長孫氏出身名門,從小受到良好的家教,精通詩文,天資聰惠,為人做事,慎重細膩。自從進了這國公府後,她心裏一直惦念著她早年的“世民哥”,蓋上頭蓋後,就一直眼睜睜地巴望能早一點揭開。在世民哥伸手來揭頭蓋時,她的心已經加快了跳動。在頭蓋揭去後,她真恨不得衝上前去,抱緊她的世民哥。由於少女的那份羞澀,她忍住了,睜大水汪汪的眼睛,一動不動地望著她的世民哥。長孫氏立即看出李世民心中有事,不由暗自吃驚,稍一猶豫,伸出纖酥的雙手,握住李世民的手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