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一統天下 第九章:進攻洛陽(2 / 3)

聽了屈突通有條不紊地回答,杜如晦點了點頭,看著李世民,微微一笑說:“這個王世充,除了自己的兄弟子侄,真是再也信不過其他的人。單是這一點,就已輸給秦王了。”

李世民聽了,沒有半點反映。這一段時間,隻要有一點時間,他都在苦讀兵法,加上自己這麼些年的作戰經驗。這知識和經驗一旦多了起來,遇上事情,往往都能想得很深很透而且很如迷。李世民此刻就是這樣,正在非常沉入地思考著,突然,腦海裏一閃,冒出個想法。再一考慮,李世民心中有了些底,回過神來,問杜如晦:“王世充率兵來新安,我們就在此與他決戰?”

“新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此與他決戰,我們不會吃虧。不過,或許還可以想一個更好的方法。”

“更好的辦法,你也是這麼想的?”李世民望著杜如晦,說:“把你的想法說出來看看。”

“我現在還隻是有一點眉目,不過……”杜如晦微笑地望著李世民,說:“我相信,更好的方法,秦王已經想清楚了。”

李世民點點頭,說:“我想,我們可以趁王世充還在途中,立即率軍,進攻慈澗。”

“進攻慈澗!這怎麼可以。如今王世充大軍前來,我軍應該加強防守才是,怎可分兵去攻慈澗?”屈突通有些著急地說。

李世民看看杜如晦說:“還請參軍給屈將軍言明理由。”

“慈澗是洛陽的門戶,慈澗若失,等於門戶被毀。我軍此時去襲擊慈澗,王世充必然回兵去救。慈澗無險可憑,我軍既可使王世充疲於奔命,又能在慈澗大敗王世充,逼他退回洛陽,完成我軍對洛陽的包圍。進攻慈澗,實在是上上之策。”

眾將聽了杜如晦的一番話,個個眉頭舒展,爭相請戰,要去攻慈澗。李世民見了,微微一笑,說:“殷開山聽令,本王令你為先鋒,率軍四萬,去攻慈澗。其餘將士,由杜如晦、尉遲敬德帶領,隨後接應。”

殷開山、杜如晦、一步上前,領令而去。侯君集急了,正要說話,李世民瞪他一眼說:“侯君集聽令,本王令你統領所餘人馬,堅守新安。”

安排完畢,李世民親率一支輕騎,趕赴慈澗前線,觀察戰況。三千勇士,緊跟李世民的烏黑駒,一路急馳,飛奔慈澗。途中,轉過一道山峰,竟遇上滾滾而來的王世充三萬大軍。原來,王世充兵近新安時,聞報李世民率軍去攻慈澗,頓時驚得額頭冒汗,在心裏說:“這個少年統帥,真是個軍事天才,若由他攻占了慈澗,我占了新安,又有何用?”於是傳令三軍,後衛改作前鋒,立即向慈澗開拔,沒想到遇上李世民。

聽說李世民不過兩三千人馬,王世充怎麼也不敢相信,便策馬來到山前,一看李世民身邊,果然最多隻有三千,心頭不覺大喜。“畢竟是年少無經驗,竟敢隻帶三千人馬,來攻我慈澗。”王世充這麼想著,對左右說:

“各位將將,都給我聽好了。叛賊李世民就在前麵,誰先去捉住了,官升三級,賞黃金千兩。”眾將聽了,又見李世民兵少將孤,不由得激動萬分,爭相上前。

李世民來路艱險,退卻困難,左右兩側,皆是高山。三千人馬,麵對蜂湧而來的三萬鄭軍,實在是危急萬般。此刻的李世民,欲如淺灘飛龍,命在旦夕。

第二節、秦王危難

76、

侯君集自幼性傲,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跟隨李世民後,早在太原時,侯君集就與李世民出則同車,睡則同室,受到兄弟般的厚待。恩遇如此,侯君集對李世民自然是死心塌地,鞠躬盡瘁。這回受李世民之托固守新安,更不敢有半點馬虎,從李世民走後,侯君集再不解盔甲,一直巡視在新安城樓。先是聽說王世充兵近新安,後又聞王世充兵退朝慈澗而去,侯君集心中不由得暗暗為李世民擔心。

清晨,侯君集佇立城頭,東望通往慈澗的官道。他看著一輪紅日緩緩升起,離山頂越來越高,便癡癡地望著。他知道,那山的背後,便是慈澗,秦王李世民,眼下就在那裏。現在王世充三萬人馬,也往慈澗趕去,很可能與李世民相遇。這麼想著,侯君集心裏緊張起來。軍頭來喚他吃飯,他微微地搖搖頭,他在為秦王李世民擔心,一時又不知自己該怎麼辦?就在這時候,他突然見一個胄甲如絮,滿麵塵垢,渾身是傷的人,蹌踉地從山那邊過來。這人來到城下,見了侯君集,似乎張嘴要說什麼,卻又說不出來,便向他揮手,意思非常明顯,是要他打開城門。侯君集見了,正在驚疑時,那人已解開被刀劍砍得如絮的胄甲。侯君集再仔細一看,不覺大喝一聲“秦王”!隨即奔下城來。

原來,當王世充三萬大軍向李世民的三千兵勇士撲過來時,李世民並不慌張。他彎弓搭箭,一箭一個,專揀將軍射去。李世民一連射倒王世充的十多員大將,鄭軍一時畏縮不前。抓住這難得的機會,三千勇士擁了李世民,向後撤退。可是,鄭軍人馬太多,三千勇士,為護李世民,終於一一被刀砍箭射而死。李世民奮力衝殺,好不容易才逃回新安。

“三千勇士,為我而死,實在可惜!”李世民含淚說。

“他們能使秦王死裏逃生,他們死得其所。”侯君集說。

“待奪了慈澗,你一定要去尋了他們的屍體,厚葬起來。還要去找到他們的家眷,優厚賞賜。”李世民說:“現在,你立刻集合新安軍馬,我要親率他們,去助殷開山一臂之力,夾擊王世充。”

“秦王剛經曆這一番撕殺,渾身傷痕累累,還是在新安好好休養一下,夾擊王世充一事,讓君集為你代勞。”

“不,這種時候,我應親自前去,方可一鼓作氣拿下慈澗。放心,我身體挺得住。”

王世充與殷開山在慈澗西坡正戰得激烈,雙方旗鼓相當,都死傷慘重。難分難解時,忽見杜如晦、尉遲敬德引大軍殺來,殷開山欣喜無比,大聲喊道:“秦王來了,打敗鄭軍!”士兵們聽了,紛紛跟著叫喊。一時間,整個西坡,響徹著唐軍的喊殺聲。在這喊殺聲中,唐軍的士氣如虹,個個爭先恐後,奮勇殺敵。王世充的軍隊,原來也曾所向披靡,每戰必勝。這回遇上殷開山率領的唐軍,也算是棋逢對手。可就在這時候,對方突然來了這麼多援兵,還來了秦王李世民。一時間,不免害怕起來,隻是拚命抵擋,再無原來衝殺的狠勁。

王世充感覺大事不妙,有些兒心驚肉跳;聞殷開山這麼一喝,見唐軍個個勇力倍增,自己的鄭軍,戰腳又開始紊亂,王世充立刻明白:倘若再戰下去,必敗無疑。可是,如丟了慈澗,也不是件好事情。王世充正在猶豫,又見唐軍一隊人馬衝來。一麵大大的帥字旗,一位英武的年青人,象頭雄獅一般,帶了一群獅子隊伍,凶猛地衝進王世充的陣營。

“啊!這才是唐軍的元帥,秦王李世民!”王世充在心中叫苦,不再猶豫,下令後衛改前鋒,棄了慈澗,迅速撤回洛陽。

李世民率部猛追一陣,截下了王世充的數千具屍體,然後收兵回營。

77、

李世民兵進慈澗,即刻召來府中慕僚與軍中大將,商議進攻洛陽的方略。一時間,杜如晦、房玄齡、劉文靜、長孫無忌等一般文臣,殷開山、屈突通、尉遲敬德等一班武將,都彙聚秦王李世民的大帳中。對於如何進攻洛陽,李世民已經考慮了許多,也有了一個相當完善的戰略布置,但是在實施之前,他還是想征求一下眾人的意見。

“如今王世充撤軍洛陽,憑險固守,我軍當何處之,還請各位發表高見。”李世民開門見山,提出問題,然後雙目似閉非閉,等待眾人的回答。

殷開山見了,上前一步說:“王世充剛為我軍大敗,士氣衰竭,現逃進洛陽,我當趁此四麵圍攻,拿下洛陽。”

“現在圍攻洛陽,為時尚早。”杜如晦靜靜地分析道:“理由是:王世充雖敗,主力並無大的創傷,勢力還很強大。洛陽的外圍據點,如龍門、河內、懷州、軒轅關、管城等,都在王世充的手中。若我們進攻洛陽,這些據點必然派兵來襲擊我們,致使我軍不能集中兵力進攻洛陽。倘若王世充又乘機反攻,到時我軍首尾不能相顧,必然損傷慘重。所以,進攻洛陽,需在掃清外圍之後,勝算這才能更多。為此,當務之急,集中優勢兵力,趁敵不備,一鼓作氣,先掃清洛陽外圍的據點。”

杜如晦的一番話,直說得眾人連連點頭。李世民睜開雙目,欣喜地望著杜如晦,說:

“參軍所言,正合本王所思。想當初李密久攻洛陽不下,除去洛陽城防堅固,守軍頑強,更有洛陽外圍的大力支援。如今我軍來攻洛陽,清楚了這一點,便要抓住戰機。掃清洛陽外圍,以作我軍的基地,徹底將洛陽孤立起來,然後再作最後,也是最有力的一擊。”

“對,到時候一坐孤城,哪裏經得住我大軍的打擊。”殷開山說。

“不!依我看,這一仗變數還有一些,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到時候就算它是座孤城,要攻下它也有相當的難度。但隻要我軍上下一心,堅持下去,定可拿下洛陽城。”

杜如晦聽了,頻頻點頭,說:“秦王所思,切中要害。洛陽之戰的變數確實會很大,竇建德到時候就可能要來。因此,無論是什麼時候,大家都不可有輕敵的想法。現如今,秦王考慮的又全麵又具體。我等恭請秦王,發布命令。我等一定言聽計從,堅決執行,打好攻占洛陽一役。”

眾人待杜如晦話音落下,齊聲附合:“恭秦王,發布命令,我等一定堅決執行!”

李世民聽罷站了起來,大聲說道:“洛陽一役,是我唐王朝一統天下的關鍵一役,奪取了洛陽,竇建德之夏國更可手到擒來。因此,大家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請秦王放心,我等一定緊跟秦王,戰勝一切困難,直到拿下洛陽城。”眾人又一次齊聲說。

“好,現在我就發部命令:殷開山,令你率黃君漢之水軍進攻洛城,務必在三日內拿下洛城。切斷河陽橋,降服其二十餘城堡。”

“尊令。”殷開山一步上前說。

“侯君集,令你率部襲擊懷州,占領城堡。”

“尊令。”侯君集一步上前說。

“屈突通,令你迅速攻占軒轅關,然後往東奪取管城。”

……

李世民一一頒布軍令,眾將軍領令高興地一一離去後。李世民親率大軍,駐守洛陽北麵的北邙山上,俯視洛陽,使王世充不敢出兵對受攻擊的外圍出兵增援。三天之後,捷報陸續傳到北邙山上的秦王大帳中。

先是殷開山拿下洛城,連連擊退來援鄭國太子王玄應的反攻,降服了其二十餘個城堡。接著是侯君集拿下懷州,進入外城,占領堡壘。然後是屈突通奪了軒轅關,大敗前來支援的鄭國大將魏隱,接著東進占了管城……捷報連連,李世民非常高興,對杜如晦和房玄齡說:

“如此下去,再有一月,洛陽外圍全部掃清,到時候,洛陽就成為一座孤城了。”

杜如晦聽了點頭說:“是啊,王世充雖然城防堅固,但一座孤城,他一定守不住。”

“參軍認為到時還需多少時間可以拿下洛陽?”

“如果竇建德不出兵,三個月定可拿下洛陽。”

“參軍擔心竇建德會出兵?”

杜如晦點點頭,李世民見了,朗然說道:“我也有些擔心。不過,到時候王世充一定無力反擊,我們倒可以先滅了竇建德。”

“秦王勇氣見解,世人莫及。本屬困厄之事,秦王自能泰然處之,謀略化解,實在讓人佩服。”杜如晦說到這裏,掉頭望著房玄齡,說:“感謝你把我推薦給秦王,這真是我前世修來的福氣啊。”

房玄齡點點頭,說道:“是啊,能跟隨秦王,是我們大家的福氣。現在洛陽外圍正在掃除,我想應該趁此機會來招撫洛陽外圍鄭政權的州縣官員,方可更好孤立洛陽,又可以得到許多有用的人才。”

李世民聽了,眼睛一亮,說:“房玄齡真是我的伯樂,每次出征都要給我收羅到不少人才。這回,本王就令你出馬,全權負責招撫州縣官員,收羅有用人才之事。”

房玄齡聽了,高興地領令而去。

78、

房玄齡領了一支人馬,前往唐軍已攻占的洛陽外圍地區招撫州縣官員,收羅有用人才。所到之處,房玄齡一麵大張旗鼓地對李世民進行宣傳,一麵非常地善待歸附的鄭國官員,對他們不僅都能保留原來的官職,有才能的還能得到進一步提拔。一時間,人心歸唐,不少官員主動向洛陽的官員宣傳唐朝的優待政策。結果,不僅在唐占領區徹底瓦解了王世充的鄭政權,還使洛陽鄭政權的官員人心惶惶,王世充開始陷入屬下離心的困境。

早春二月,“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勃勃的春光風物,催人有所作為。李世民金甲黑馬,手握長劍,親率五千精銳騎兵,要去增援侯君集。臨別之前,杜如晦再次苦勸李世民說:

“單雄信是王世充手下最得力的悍將,已經被侯君集困在洛口。要去增援,秦王還是派其他的大將為好,確實用不著去冒這個風險。”

李世民聞言,知道這是杜如晦的一番好意,因為他料定此去風險太大,故一直苦勸李世民不要親去。便搖了搖頭,說:“如今王世充的侄子王泰已棄河陽逃走,懷州的刺史陸善宗已開城降唐,太子王玄應也被我們全部消滅。就在這初春時,王世充又有許多州郡的官員,逃走或是開城投降。獨有這洛口的單雄信,堅守幾月還攻不破它,實在影響我軍的士氣。我不能不親自前去攻破了它。”

杜如晦聽了,還要再言,李世民對他笑了笑,說:“感謝參軍的關心,我也知道單雄信是員猛將。但是,我身為統帥,正應該身先士卒,為眾將做出表率,打敗單雄信。隻有這樣,才可以滅了鄭軍的威風,大漲我唐軍的士氣。參軍再無多言,隻要在山上多多為我祝福,等著我的好消息就好。”

杜如晦聽了,再無話可說,默默地目送秦王李世民,遠去洛口。

單雄信單名一個通字。從小就性格倔強,武藝出眾,仗義疏財。參加瓦崗軍之後,不屈不撓,慷慨赴難,深孚眾望。他手使金頂棗陽槊,胯騎閃電烏龍駒,勇冠三軍。人稱赤發靈官,為五虎上將第一名。盡管單雄信是員難得的悍將,侯君集也不是平常的將軍,隻是洛口兵多將勇,又有險可憑,打得累了,單雄信就縮進城內休息,讓侯君集在城外幹著急。

就這樣,這才使得侯君集耗去兩個多月時間,仍然隻能在洛口城下叫罵,卻不能象其他幾位將軍那樣,早已衝進城去。侯君集正無計可施時,忽然見到了秦王李世民,不覺又是慚愧又是高興。熱情地將李世民接到帳中,侯君集如實地向李世民彙報了兩月來的戰況,又講敘了自己準備強攻的計劃。李世民聽了大喜,讓人擺上酒菜,與侯君集邊喝邊聊,一直談到深夜,決定明天就按侯君集的計劃,立即安排部隊,對洛口發動一次最為猛烈的攻擊。可就在這時候,忽聞營外殺聲四起,正在驚疑,衛兵來報:

“單雄信親率大軍,殺進軍營來!”

李世民聽了,不由朗然一笑,說:“單雄信,真不愧王世充手下第一悍將,這種時候,還敢引軍來襲我營。”

原來,單雄信聞知李世民率軍前來增援,心裏便知到明天將有一場惡戰。更主要的是,與侯君集打了這麼幾個月,他已經知道:再戰下去,一定會將自己的部隊打完。誰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唐軍還來了增援。單雄信清楚,若待明日唐軍攻來,洛口必破無疑。猶待退兵,又不甘心。苦苦思考,終於決定冒一次天大的危險:趁李世民剛到還未發起攻擊之前,來個先下手為強,親自率了精銳鐵騎,直衝唐營帥帳,所謂擒賊先擒王,隻要此舉能殺死李世民,唐軍就一定會四處逃竄,他單雄信就會力挽狂瀾,轉敗為勝。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行動,因為指揮這次行動的單雄信,已經抱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

侯君集聽了李世民對單雄信的誇讚,搖著頭說:“我想他不過是狗急跳牆罷了。”

“狗急了,敢跳牆,就算得上是英雄。何況在我看來,他單雄信是個真英雄,你一定不要小看他。”李世民說:“走,我們快出去看看。”

侯君集聽了,伸手攔住李世民說:“請秦王就呆在大帳中,待君集去打敗單雄信,再回來與秦王喝酒。”

李世民見侯君集態度堅決,隻好點點頭說:“好罷,單雄信狗急跳牆,你可要千萬小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