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妙答讓你避尷尬?(1 / 1)

2.妙答讓你避尷尬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令人發窘的問題或尷尬的

處境,那怎樣才能做到遇事不驚不亂,從狼狽難堪的境地中解

脫出來呢?幽默的最好方法是急中生智,把自己思維的潛在能

量充分發揮出來。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冷靜、樂觀、豁達,

使自己的精神處於一種自由的、活躍的狀態,說出機智而又幽

默的語言,幫助解困。

對無理行為進行語言反擊,不能說了半天,不得要領,或

詞軟話綿。而要做到打擊點要準,一下子擊中要害;反擊力更

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湯姆是個喜愚弄他人而自樂的人,這天早晨,他正在門口

吃著麵包,忽然看見傑克遜大爺騎著毛驢哼哼呀呀地走了過來。

於是,他就喊道:“喂,吃塊麵包吧!”大爺連忙從驢背上跳下

來,說:“謝謝你的好意,我已經吃過早飯了。”湯姆一本正經

地說:“我沒問你呀,我問的是毛驢。”說完得意地一笑。

大爺以禮相待,卻反遭一頓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

非常氣憤,可是又難以責罵這個無賴。忽然,大爺猛然地轉過

身子,照準毛驢臉上“啪、啪”就是兩巴掌,罵道:“出門時

我問你城裏有沒有朋友,你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沒有朋友為什

麼人家會請你吃麵包呢?”“叭叭”,對準驢屁股,又是兩鞭子,

說:“看你以後還敢不敢胡說。”說完,翻身上驢,揚長而去。

著名丹麥童話家安徒生生活儉樸,戴著破舊的帽子在街上

行走,有富人嘲笑他:“你腦袋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

是帽子嗎?”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

是腦袋嗎?”

針鋒相對,以牙還牙的機智幽默被安徒生用於攻擊對方。

有位懶漢在朋友家中借宿,早晨,朋友替他疊被。懶漢說

“反正晚上要睡,現在何必去疊?”飯後,朋友忙著刷碗。懶漢

又說:“反正下頓要吃,現在何必去刷?”晚上,朋友勸他洗

腳,懶漢說:“反正洗了還是要髒,現在何必要洗?”看他一副

振振有辭,洋洋自得的樣子,朋友心中又好氣又好笑,決心教

訓教訓他一下,看他能否改掉懶的毛病。

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朋友隻顧自己,不理懶漢,懶漢問:

“我的飯呢?”朋友說:“反正吃了還是要餓,你又何必要吃?”

睡的時候,朋友同樣隻管自己,不理懶漢。懶漢急了:“我睡

哪兒?”朋友回敬說:“反正遲早要醒,你又何必要睡?”懶漢

辯解說:“不吃不睡,你不是要我死嗎?”朋友回敬說:“是

啊,反正總是要死,你又何必要活?”懶漢被駁得啞口無言。

朋友針對懶漢話中的錯誤邏輯,模仿對方錯誤的推論形式,

推出了令懶漢難以接受的荒謬結論,從而有效地批駁了懶漢的

謬誤觀點,這種仿擬推論形式極具攻擊力量。

一個數學教師走上講台,同學們忽然大笑起來,令他感到

莫名其妙。

坐在前排的一位女同學小聲對他說:“老師,你的扣子扣

錯了。”

教師一看,果真第四顆扣子扣在了第五個扣眼裏。

當時場麵有些尷尬,突然間,這位教師煞有其事地對學生

們說:“老師在想心事,急急忙忙趕著上課才會不小心扣錯。

不過,這也沒什麼好笑的,因為昨天我們有的同學做習題時,

運用數學公式就是這樣張冠李戴的。

這位老師用幽默的話語為自己解了圍,緊接著又順勢把這

個意外事件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連了起來,借此作比,指出了學

生學習中的類似錯誤,既顯得自然,又表達得具體,很快就為自

己解除了尷尬的局麵。

古人雲:“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

萬之師。”的確,那些有口才的人,總會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

舌,尋隙巧辯,使自己擺脫窘境,這樣才能體麵的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