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父親在最後的日子裏,一定是一邊念著我的小名,一邊撫摸著這個青石碓
窩吧。
今年中秋之後,我又回了趟老家。父親的墳頭光禿禿的,而老家的土屋門前,已
是雜草叢生,青石碓窩上的青苔,也越來越厚了。
青石碓窩,養活了我們全家,也陪伴父親走完了一生。父
親不在了,青石碓窩卻還在,父親留給我的小紙包還在。父親
的那份愛會一直激勵著我,感謝父親,感謝青石碓窩,有了你
們,我的人生決不會缺乏色彩。
關懷
柯維講述了如下一段經曆:
我還記得,幾年前我曾與我的兩個兒子共同度過了一個良宵。那是一次有
組織的父子戶外活動,所安排的娛樂項目豐富多彩,有體操、拳擊比賽,還提
供熱狗、橘子水,還可以看電影,可謂慈善之舉。
電影演到一半時,四歲的肖恩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六歲的哥哥斯蒂芬還
挺精神,我們一起看完了電影。電影結束後,我抱起肖恩,將他送到車裏,放在
後座上。那天晚上很冷,所以我就把外衣脫掉,輕輕蓋在了他身上。
到家後,我馬上把肖恩抱進屋,安頓在床上。待斯蒂芬穿上睡衣,刷完牙
後,我躺在他身邊,與他開始聊起共同度過的這個晚上。
“斯蒂芬,你感覺今晚過得怎麼樣?”
“還可以。”他回答說。
“你覺得開心嗎?”
“還可以。”
“你最喜歡什麼?”
“不知道,我想是蹦床吧。”
“蹦床真有趣兒,是吧?可以在空中來回翻筋鬥,做各種動作。”
斯蒂芬對我的話不愛搭理,我發現我在自言自語。我不知道他為什麼不願
多說話。以前一有令人興奮的事情,他總是喜歡談論。我感到有點失望,覺得
這裏有些問題:他在回家的路上一直默默無語,一到家就準備睡覺。
突然,斯蒂芬轉過身去,臉衝牆。我不知這是為什麼,於是微微抬起身子,
使自己正好看到他的臉,就發現他眼裏含著淚水。
“寶貝兒,怎麼了?到底怎麼了?”
他轉過身來,我可以感到,他由於淚珠盈眶,嘴唇和下巴都在顫抖,神色
有些窘迫。
“爸爸,如果我感到冷,你也會用你的衣服裹著我嗎?”
我們在外共同度過的那一非同尋常的晚上所經曆的一切事情中,最重要
的就是一個小小的關懷舉動,瞬息間,我下意識地流露出對他小弟弟的愛。
這件事情當時對我的教育太大了,甚至至今仍然如此。人的內心是極為脆
弱,極為敏感的。我並不認為,這會因年齡或經曆的不同而有區別。每個人的
內心都包含著脆弱的情感,即使那些表麵最強悍、最冷漠的人也不例外。
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都不客忽視,一個小小的舉動在家長
看來也許並不重要,但卻是孩子心中的一份重要情感,請讓他們始
終感受到那份關懷與愛的存在。
學腳踏車
我發現前門廊有隻粉紅色的飛蛾。當時我大概八歲。我踏出前門,來到玻
璃罩著的門廊上,我們冬天就是把靴子留在這裏的。那隻飛蛾正拚命想找出
口飛出門廊。
好幾次我都曾發現有蜜蜂或飛蛾困在門廊,我總是把它捕捉之後放走。不
過這一次我注意到飛蛾的顏色很特別,是從未見過的——粉紅,通體粉紅。我
捉了飛蛾,拿在手裏。
小男孩捉了隻粉紅色飛蛾之後怎麼辦呢?我找來鞋盒,在裏麵塞滿青草,
又放了一汽水瓶蓋的水,然後把飛蛾放進去。
結果它當然死了。任何東西都不能老是死抓住不放——必須放手,給予自
由。我把鞋盒、汽水瓶蓋和草都扔進垃圾桶,把飛蛾埋葬在花園。
直到今天,我仍是感覺到自己常有這種矛盾:既想抓住不放,又想放手。
卡倫學會騎自行車的那個下午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是初秋,我帶著卡倫學騎
自行車。我拆去她車上的練習輔助輪,但在街上練習時她堅持要我扶著車把
和座位。
“卡倫,我現在放手,隻放開一秒鍾。”
“不行!”她堅持。
沒用多久她就學會了用腳去踩踏板。我扶著自行車前進,卡倫的頭和黑發
就貼在我臉頰上。
幾星期後,我不扶著把手她也不害怕了,不過她仍要我扶著車座的後部。
“爹,別放手。”
幾個月過去了,樹葉飄零。我們練習的時間越來越少。風起天冷,是寒冬
了。我把卡倫的自行車掛到車庫的釘頭上。
聖誕節來臨,卡倫那年的心愛禮物之中,有她媽媽送的五塊蜆殼型肥皂。
除夕下了大雪,燃料賬單上的數目可不小,然後天氣突然轉暖。
“露伊,”我醒來時對太太說,“聽到小鳥在唱歌嗎?是紅衣風頭鳥。”露伊
和我側耳傾聽,孩子都在樓下看電視。
吃完早餐,我發現卡倫在車庫裏想把自行車拿下來。我走進車庫,從釘頭
取下自行車。
她跳上車,我推著她橫穿我們家的碎石車道到街上去。我輕輕推了她一
下。“爹,放手!”卡倫在車上搖搖晃晃、左搖右擺,笑著踏車駛去了,留下我一
個人在原地。
我想追上去,替卡倫扶著自行車的座位,抓住車把,讓她的黑發貼在我臉
頰上。但我一動不動,隻是不斷喊著:“繼續踩下去,卡倫!”然後用力鼓掌。
死抓住粉紅色飛蛾不放是沒用的,死抓住女兒不放也一樣。他們學會自
立,一點問題都不會有的,給他們自由好了。
繼續踩,卡倫,一直踩。
兒女長大了,就要學習獨立,不能始終依靠父母。父母真正愛他
們就要給他們自由,讓他們獨自去處理一些事情,相信他們可以做
到。如果隻是緊緊地抓在手中,不肯放手,孩子就會像那隻粉紅色
的飛蛾,失去了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