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都必須遵循,不然,必將受到規律的懲罰。
如此看來,我們是該放鬆自己生命的弦了。
放鬆生命的弦,也就是放慢生命的節奏。生命隻此一次,重要的是經曆的
過程而不是結果;創造的過程其實更該是享受的過程,享受一分自在與悠閑。
殊不知生命的弦也跟琴弦一樣,繃得太緊,就會斷的。做人,不要太過於逼迫
自己,生命屬於自己隻有一次,適當地放鬆一下,別把自己生命的弦繃斷了。
海綿裏的水,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這簡直經不起一點推敲,更
不必用科學去證明。海綿裏縱使裝有一個大海,可海也有邊、有沿、有高度、有
體積,即使每天隻取出一瓢,也終有幹涸的一天,何況人的生命?
要知道,輕鬆的生活本來就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悠著點,上班的時候別光想著不要遲到,看看路邊的風景,昕聽喜歡的音
樂,和身邊的人聊聊國家大事日常小事,下班了,跟無休止的加班說聲“拜
拜”,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星期天睡個長長的懶覺,聽聽
很久以前的老歌,想想很久以前的心情,和多日不見的朋友聚聚。忘掉工作帶
來的壓力,忘掉同事所取得的一個個資格證,有空回鄉下老家看看,讓自己生
活在一種慢鏡頭中,去釣魚,去耕種,去享受另一種生活帶來的樂趣,也來個
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是凡事睜隻眼、閉隻眼的那種,而是做完
自己該做的就心安理得,沒必要逞強好勝。
放鬆自己心靈的弦,給心一份寧靜與空靈,寧靜的心方能感受到美麗,空
靈的心才會產生出智慧。
用頭腦去思考
人之貴為萬物之靈長就在於,他長了一顆能思考的腦袋。思考是人至高
無上的權利,即使殘疾人、囚徒、就連精神病人也有這個權利。腦袋是自己的,
我們思考當然是用我們自己的腦袋。然而,現代物質文明一方麵給了人們更
多更大的自由,一方麵也培養了人身體和思想的惰性。我們已經很少有完全
屬於自己的東西了。我們涉獵的範圍越來越多,懂得的東西卻越來越少。就連
“自己思考”的勇氣,也快要喪失殆盡。古時候,隻有大事才會由智者謀之;而
現代,卻連一些小事都會有人為你想到辦到。我們已經習慣於依賴專家的意
見和建議,遇到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去想該怎麼辦,而是想該找什麼人
辦。我們不再問為什麼,而隻想知道是什麼。
誠然,這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專業人士會幹的比我們更快更好,但方
便的同時,是否也有點無奈?
廣播、電視、網絡這三大傳媒,包括各種廣告、學習班,我們身邊的一切都
在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說服我們:什麼是最好的,什麼是最劃算的,什麼是最應
該的。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審美態度,甚至我們的思維都在逐漸被同
化。
我們也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傀儡:飯店有美昧可口的佳肴,服裝店有時
尚合體的衣服,超市有琳琅滿目的各式商品,幾乎沒有什麼東西不能買回家。
假如你想做點什麼,怎樣縫衣,怎樣養花,怎樣繪畫,怎樣學習,甚至怎樣
生活,怎樣交友,都有專門的介紹講解,直接就把你帶到目標,帶到成功之處,
而不用你摸來索去,尋找方向。
我們也不再自己花費心思,比較選擇,而隻需跟著時尚、跟著大多數人
走,別人購物,我們也去,別人買房買車,我們也不甘示弱。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閑來無事,我們也覺得自己的日子過於程式化,為什麼自己顯不出個性?
為什麼總有人能在平凡的生活中脫穎而出?
試想,阿基米德若不用自己頭腦思考,能得出物體有不同的密度的結論
來麼?牛頓若不是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能發現萬有引力麼?
近一點的例子。法國的索迪斯公司創始人皮埃爾·白龍,就是自己分析了
飲食業市場的現狀,才把我們看來無利可圖的“大食堂”做成了擁有110億美
元的全球產業。
可見,要幹出一番事業,獲得成功,我們必須要用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
雖然自己思考會占用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會讓人得不償失,但思考本
身就是生活。思考能讓人切實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笛卡兒不就懷疑一切,甚至
包括自己的存在嗎?他苦苦思索著,什麼東西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直到最後
他得出結論:我思故我在。是啊!我在懷疑說明我在思考,我在思考說明我活
著,也就是:我存在!這個結論實在來之不易,教我們後代怎能不珍惜?
用自己的頭腦思考會讓我們活得很累,但是,當我們沉浸在思考中,想想
自己的每一天,想想自己的每次成功和失敗,我們就忘記了憂愁煩惱,不再唯
唯諾諾,我們和理性對話,成為智慧的見證。
經過仔細思考得出的結論讓人信服,也能增添自信。或者,用自己的想法
改造一些事物,即使是很小的表麵的一部分。
信任自己的感覺
有一首老歌《跟著感覺走》唱道:“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這首歌
曾經風靡一時,說的就是要信任自己的感覺。其實,感覺這東西,實在太不可
信,且不說它根薄底淺,缺憑少據,也不管它來去匆匆,稍縱即逝,即使當它切
切實實存在之時,也是淩亂如麻,如同一曲蹩腳的交響樂,擾亂有秩序的生
活。它還長有一張善變的臉,或東或西,或直或曲,叫人難分是非,無所適從。
有時候感覺這東西還會欺騙人。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在一張紙上畫出兩條長度略有差別且
可以用肉眼區分的線段,事先讓幾個人看過,讓他們堅持短的線段長的觀點,
再讓他們和幾個受試者一起進入一間屋子,把畫有線段的紙拿給眾人看,開
始幾位受試者都認為實際上長的那條線段較長,但在其他人的堅持下,漸漸
地,受試者中就有人改變主意,到最後,所有受試者都認為實際上短的那條線
段較長。這個實驗充分說明,在很多人聚集的場所,個人往往不能堅持自己即
使正確的感覺,而易受多數人的觀點的影響,通常稱為集體效應。
今天,我們已進入信息社會,迅速發展的科技為世界的方方麵麵製定出
準確又詳盡的標準,理智就像一部忠實可靠的機器,一絲不苟地完成著人所
賦予的使命,相比之下,人的感覺遠不如機器的數據讓人信服。
感覺肚子不舒服,醫生可不信,於是忍著,去拍片、做CT、化驗,折騰一圈
得來一堆數據,擺那兒,沒說的。感覺空氣不錯,出去散步吧?那可不行,空氣
指數,舒適指數,還有汙染物顆粒,不知道行嗎!感覺這件衣服挺合適,不行,
還得問問造型師,從款式到顏色到布料,都能指出個子醜寅卯來,不服不行。
跟著別人走,錯了,不用擔負責任;對了,可以得到好處,何樂而不為。可
是,這樣做實際上就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做人,要是做到這個份上,那活著
跟行屍走肉也沒什麼兩樣了。
所以,若把自己的感覺全然淹沒在理智的海洋中,盲目崇拜理智,生活就
變得索然無味,人生也就不再有激情。或者把自己的判斷建立在他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