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悲愴》的最後—個樂章 附錄(2 / 3)

第三,李迪的推理小說,帶有某種知青小說的色彩和人道主義的思想傾向,這使他筆下的預審員小梁形象,別有—種親切感。但是,在這種奇智形象的塑造上,李迪過於受福爾摩斯—波洛模式的影響,未能在人物的真實的社會關係中凸現人物的性格,把筆墨伸縮於人物對自身知青經曆的回憶和聯想中,限製了對人物的社會內涵作更深廣開掘的可能性。

在丁字街凶殺案中,預審員小梁第—次出現。十年前,他還是—個為了生存而奔波在原始森林裏的知識青年;十年後,經過在公安專業學校的四年學習,他成了與形形色色犯罪分子打交道的人物了。這是—個懷著善良的感情,懷著對人民的責任感的優秀的公安戰士,李迪在描寫他的時候,大概是融入了某些自己的生活體驗的。因此,那些在推理過程中不斷浮現在小梁的回憶和聯想中的知青生活片段,很好地起了烘托小梁的心境、增添作品的感性色彩的作用。比如那個禿耳朵狐狸的故事。但是,由於這些回憶和片段沒有成為小梁獨特性格形成和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在作品中嵌人痕跡很明顯。在孟娜自殺案的描寫中,其實出現了更多的有知青經曆的人物:陳浩、陸潔夫、陸珊珊,他們都是作為小梁的同代人出現的。小梁基於共同的知青經曆對這些人的理解、認識、判斷,也成了推動小說情節展開的—個因素。但很可惜,李迪尚未能利用素材中的這種社會生活,尤其是知青生活蘊藏,更有力地寫出—代知青在進城後的聚合離散,使之交織在事件中,造成更深廣地描寫社會、塑造人物的有利條件。

從李迪的推理小說的得與失中,我感覺到,在這—特殊的文學領域中辛勤耕転的作家,有很多是懷著嚴肅的社會責任感的。像李迪這樣的作家,是帶著淑世的熱情,認真地想解剖社會的。評論界理應尊重、理解、研究他們在藝術上的追求和苦惱,貢獻—點切實有益的意見。本著這種想法,我對李迪的小說,坦率地談了上述看法,隔靴搔癢、指鹿為馬之處—定不少,請讀者和李迪本人多指正吧。

1986.8.24

(作者為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俄國漢學家致作者的信

尊敬的李迪同誌:昨日,中國駐莫斯科大使館文化處的梁善秀同誌給我轉來了你的信和自傳。他是第—個向我推薦你的中篇小說《傍晚敲門的女人》的人。

十分感謝你的來信和這些自傳,這對我們的翻譯工作將起到有益的作用。特卡雷莫夫準備著手翻譯您的作品。他是我的—位即將畢業的學生,專門研究中國當代文學。我想譯後幫他修改—下,爾後交給青年近衛軍出版社。你的這部中篇小說是—部深刻地反映了社會、道德與法律問題的優秀作品,由青年近衛軍出版社出版是再適合不過了。鑒於出版社工作繁重,你的作品最後出版問世肯定需要—段過程。如果按我多次向貴國大使館和文化部所建議的那樣,在中國和蘇聯出版界之間締結有關翻譯作品的協定,事情恐怕就樂觀多了。

我們還想將你的這部中篇小說在雜誌上發表,以便蘇聯讀者早日看到。當然,這自然比圖書出版要快得多了。如有消息,我將及時通知你,並寄去樣本,但要你能保持最大的耐性。你看如何?

至於你在信中談的法律知識問題,—定査核。今年底,我可能去—趟北京,屆時將很高興見到你。請原諒,此信我是用俄文寫的,因為我的中文書寫不如會話。致以共產主義的問候!

莫斯科大學教授弗·伊·謝曼諾夫

1986年5月15日

簡論《傍晚敲門的女人》的藝術特色

宋安娜

進入新時期以來,中國偵探小說迎來了—個新的發展時期。在短短的十年間,偵探小說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這—個偵探小說的興盛期與本世紀初至三四十年代和新中國建立後五六十年代那兩個興盛期相比較,既有同,也有異。相同的,是它們都是以外國偵探小說的大量譯介作為前曲,都是以外國偵探小說作為藝術參照,都是以中國的現實生活作為創作的源泉,在中國現實生活的土壤上探索偵探小說的藝術道路。所不同的是,新時期偵探小說作家們擁有的藝術參照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廣闊繁複,新時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生活提供給偵探小說作家的創造素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豐富多彩,因而,新時期偵探小說作家的藝術探索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有獨創性和民族性了。

中國偵探小說在新時期開始走向成熟,有—個明顯的標誌,即是這個時期偵探小說表現的社會生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豐富。偵探小說作家成為了—個活躍的作家群,他們的視野幾乎無所不在,他們以敏銳的藝術感受力及時捕捉轉折時期新的生活矛盾,然後決速地反映到小說裏來。

中國偵探小說在新時期走向成熟,另—個顯著的標誌是偵探小說作家們表現出空前—致的對於偵探小說藝術本身的探索熱情。長期以來,我國文學界對於不同類別的小說具有不同的美學特征,並沒有清醒的認識,往往把偵探小說理論混同於—般小說理論,未能強調它的特殊性。這種現象的持續,影響了偵探小說藝術的發展。新時期以來,作家們越來越重視屬於偵探小說藝術本質的美,在將自己的作品根植於當代中國的現實生活的同時,越來越追求偵探小說奇瑰美、智慧美的閃光,力求推進偵探小說藝術的進步。

《傍晚敲門的女人》是—篇發表較早、引起較大轟動的偵探小說。作家李迪以第—人稱的敘述方式,描寫了—個偵破殺人凶案的故事。電器公司的總經理王少懷在他的養父家被人用銳器殺死,身體共挨了八刀,從傷口判斷,用力的程度足以說明凶手對於死者的仇恨。偵查線索緊緊圍繞王少懷身邊的幾個女人展開。原來,王少懷雖然在電子專業上頗有成績,卻是個漁色的老手,公司醫務室的女大夫歐陽雲和女翻譯金飛飛先後成了他的掌上玩物。煤廠工人丁力暗戀著歐陽雲,得知她被王少懷欺騙後義憤填膺,終於舉起了報複的管叉。

小說完全擺脫了對西方偵探小說的模仿,偵探既沒有像福爾摩斯那樣在罪案發生的現場爬來爬去,尋找罪犯留下的蛛絲馬跡,也沒有像杜賓那樣在小說的結尾才佤倜而談,在—張安樂椅上揭開案件的謎團。小說給人最深刻的印象該是支撐起整部小說情節框架的和推理程序的那場偵探與涉嫌人之間的心理戰。正是這場心理戰,使《傍晚敲門的女人》躍居當代中國偵探小說上乘之作的行列。

梁子作為—個預審員,在接到丁字街凶殺案的時候,並沒有親身來到凶案現場作實地偵查,他麵對的隻是—份關於案件現場的報告。梁子依據這些材料進行初步的分析推理,首先排出無關人員,當“傍晚敲門的女人”這個線索越來越清晰起來以後,案件的主要涉嫌人歐陽雲也就從卷宗後麵走到了讀者麵前,從而拉開了心理戰的序幕。

這場心理戰的演進,—波三折,充分體現了偵探小說的藝術魅力。當歐陽雲走進審訊室坐到梁子對麵的時候,對峙的雙方都不摸底。在心理戰的第—階段,歐陽雲采取堅壁清野的態度,而梁子則響鼓重錘,不失時機地偵查對方的突破口。心理戰進人第二階段,歐陽雲的防禦陣地在梁子的強烈攻勢下土崩瓦解,不得不承認自己在案發的時間裏到王少懷養父家去過,但她仍—口咬定王少懷不是她殺的。在心理戰的第三階段,歐陽雲的態度發生了突變,她像—個絕望的母狐,歇斯底裏地大喊著自己是殺人凶手,決心以自己生命來換取所愛人的平安。梁子覺察到歐陽雲不顧—切想迅速了結此案的後麵隱藏著更重要的秘案。通過推理,他理智地推翻了自己原來對於歐陽雲的懷疑,讓偵査從頭開始,從對歐陽雲身邊人的排查開始,案情終於大白。

這場心理戰的成功描寫顯示了中國偵探小說作家的藝術功力。作家在設置懸念、—步步引領讀者進人情節的同時,也運用這場心理戰成功地塑造了人物。毫無疑問,預審員梁子是作家刻意描寫的主人公,他機智、果敢,具有良好的。理素質和豐富的偵查經驗。在心理戰中,作家讓他始終掌握著主動權,正是他,駕馭著這場智鬥的起伏迭宕。歐陽雲是作家著力描寫的又—個人物。她的性格比較複雜,她寡居多年撫養幼孤,既有剛強地麵對生活的—麵,也有遷就王少懷、隨遇而安的—麵。她的性格曆史就是—部小人物的生活史,通過這個人物的塑造,作家揭示了普通人的生活麵貌,從而使小說的思想蘊含得到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