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落盡之點(2 / 3)

在這張幾乎人手份的地圖中,意義完成了私有到公有的轉變。

自然進程和曆史演化促使我們對人生的意義不斷地被創造。但是沒有什麼先驗的東西能夠決定我們的人性,在不同個人和不同文化對於其追尋和求索的過程中,也不存在一種預定的和諧。然而任何詞彙皆屬人為,從人權的領域看,誰都有獨立建立對自己積極生活頗有助益的意義。王國維把成大事的人生境界分為三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幹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裏對於人生獨立,親證與自明的闡釋也不失為一種對於意義的理解。學無中西,又無定法。人生的意義也沒有確定的論證,但是能夠真正讓人生擁有意味的觀念並不是僅僅討論是否有意義本身。

心靈中意義的豐滿與充盈顯示出博大而悲憫的恩情。這種感懷穿越了涼薄的世態,直抵溫暖的心房。漢代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中讚揚中國武俠的精神,也是在敘說種寬容和同情。冷漠橫行的街道中,很多人已經忘卻了感恩的心境。然而切善良都是作為燃料留存於人心之中。在付出刻薄和尖酸的時刻,內在的善意與溫良也逐步的耗盡。這種代價帶來的是對於自我本性的越發孤立,從而喪失了激情與信仰。在耶法·伊利阿赫《劫後餘生者的夢》的著作中,一名記者問一位劫難之後的殘餘者為什麼在戰爭期間沒有感到痛苦,被訪者回答道:“當我感到外麵真冷時,不相識的人用身體保護我,抵擋冰冷的暴風雨,因為他們除了自己的身體以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提供。”這種寬闊的感受指引個人能夠將身體與心靈的部分給予他的同行者,並把他們的回複作為珍藏存下來。這是心中的一束光芒。在黑暗中我們依靠它能互相取暖,並且在不知道麵孔的情形下,並肩漫舞。

也因此,對待苦難的含義也能得到淨化,更重要的,是獲得一種與之匹配的勇氣。當代人的承受力脆弱到一個眼神就能將其摧毀。在不願直視苦難的意願下,也失去了相應的勇氣。在個人的行為之路上,常常會因畏懼指責而退縮不前。對於未來的嚐試進行災難化的想象,對於挫折的過去賦予眾多消極的解釋。一個人最難麵對的人不是傷害或者將要這樣做的人,而是他的內心,他自己的過去。勇氣的意義在於,它能夠使得人們重新獲得力量,來直麵人生的枯澀與曆史,並且在其中找尋坦然的心境。任何一種感官的慌亂均為內心的不安寧。意識至此,對待挑戰與傷挫的態度與定度也改變。這些被後來認為是饋贈的事件,也都將為一個人的生命增添分量。避免傷害的方法不是逃離傷害,而是用更多的勇氣去迎載它,運用轉化的力量去使其變為有益的經驗與在世的燈塔,帶給我們光明以及仍然積極的判斷。

希望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詞彙。它隨時可以建立,隨時也可以銷毀。但是對於自我意義與行動的反省卻可以使得它變得富有聲色。即使在憂鬱的人群與憤怒的世界中間,我們也能在廢墟之上重建尊嚴。明亮的眼神與深邃的心靈在理想失落的年代中也能讓人的心境感到寬富。

這樣的人生是愛的人生。理想主義者對愛的語彙進行完美化的描述。在他們的心中,愛應至高無上。他們希望他人能像自己希冀的那樣關愛自己,而現實往往不盡人意。在將同樣的色彩賦予理想本身時,朝向理想的愛也以本體論的優先性成為了誤導的航標。所謂終極而崇高的理想之愛歸根結底不過是個人喜愛導致了他們自己的迷惑。而愛這個簡單的語詞,當今也逐漸被人們誤解和淡忘,似乎像是一個遙遠的神話。雖然我們身處的時代比以往更加宣揚愛的思想,但是大多數人的處世之道卻顯露出諸多與其無關的跡象。愛被視為一種單萬麵的事物,隻要個體受到足夠的回報,那麼這種愛就會得到他的承認。或者愛的施予者在執行愛的行為之前會先預想他能得到的回報,不管是實在的物質還是虛幻的聲望,否則他的行動就會停滯。這是我們身處其中的愛的等式。如果一個人說我因為愛去執行個沒有結果和利益的社會行動會被周圍的人認為是虛偽和造作的。我們對自己愛的能力首先產生了強大的不自信。延伸至社會思想的表征即為對愛的整體的缺乏。幾乎任何地方都宣傳著愛的標語和歌詩,但是在眾人積聚的私人的話語空司中,誰都很清楚這不過更像是一個遊戲。在當代眾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中最為讓人感到恐懼的狀況之一就是愛的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和宣揚與恐怖活動廈冷漠的世界擴散速度是等同的。我們製定出種種在社會中謀生獲利的規則,有時先是傷害了個事物,再將所獲得的利潤中的一小部分作為宣揚愛的表示回饋給該事物。兩個建立愛的關係的人很可能在更深的層麵是經濟學中某條定律的結果。於是愛越來越高科技,帶給我們的後代卻是更多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