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3)

第十六章

至此,農才生多少感覺到,要他來隻是羅陽一個人的意願。頓時一股涼意就不知從何處生起,他的心頭不由地顫抖了一下。一時租不到房子,農才生就先到旅館去住。羅陽說,你先住下來,住宿費由報社開支。吃飯問題你先自己解決,要不到我那裏也行。

農才生告訴羅陽,他的哥哥和姐姐都在南寧,父母就住在哥哥那裏,吃飯問題不大。羅陽就把家裏的一部自行車借給他用,臨時解決了他的交通問題。其實,我們家住在城北郊,而農才生住的是城南,相距較遠。除了周日可以去和家人團聚外,其餘時間他都是打遊擊。

半個月後,報社總算在一所小學裏為他租到了一套房子,月租380元。貴是貴了些,但比住旅館強。他每天花的都是報社同事們的血汗錢,如果沒有他,他們就可以活得更滋潤點。為了羅陽的仗義,為了大家的血汗錢,農才生暗暗發誓要好好幹,幹出一些名堂來。

部裏的同事來信說,他走後的一個星期內,縣裏就下文免了他的職務,同時任命了新的部長。這就意味著告訴他一個訊息:他已沒什麼退路了!

李麗已連續來了三封信,密度是每五天一封,而他隻回複了一封。她在信上向他描述自已是如何地思念他,甚至每個想他的夢境都詳細地記敘下來。她每隔一天就到他宿舍去澆花,哪一盤花的生長狀態如何,花開了幾朵她都一一在信上描述。其中,有一封還說到了她和以前男友的關係。她說事情已基本了結,隻剩下找個機會把他送給她的訂婚戒指送還信他,問題就徹底解決了。看了那信,農才生就陡然覺得自己有點卑鄙,奪人所愛。心想,那邊那個癡情的小夥子不知該有多難受呢。李麗雖然不是什麼絕色美人,但他已經愛上她了。從一見鍾情到愛,這是一點一滴加起來的,現在杯子滿了,他別無選擇,也管不著別人難不難受了。

李麗的那封信還使農才生對戒指那東西產生了厭惡。這種東西本來是象征愛情不可變異的證物,現在李麗說退就退回去了。他覺得那東西不過是一顆黃色的金屬,一些女人可以擁有好幾隻,因而它並不能再代表什麼了。

比較讓農才生感到欣慰的是,在報社裏,他也有了一張和別人一樣的辦公桌。他隻跟羅陽學幹了一周,第二周開始他就全麵接管了報紙的第三版,在責任編輯的署名處堂堂正正地標上他的名字。以前,他的名字隻出現在稿子上,而現在他成了一名編者,更顯出一種職業味道。

羅陽比農才生大十多歲,是個經驗較為豐富的老報人了。他的業務水平在報社首屈一指,在同行中也受人尊敬。在性格上,他應該屬於那種融正直、坦誠、無私,卻又自負、易怒於一身的人。當領導顯然是他的弱項,和上級領導關係不好,成天埋怨他們如何不關心下麵疾苦,說他們腐敗無能,等等。報社內的人都稱他為羅老師,因為他年紀最大,依次下來是編輯部主任南雄和編輯李洛兵,他們都四十歲出頭。

在報社,平時敢和羅陽理論一些事情的是南雄和李洛兵。據說南雄幹編輯部主任也有幾年了。羅陽由副總編升格為常務後,應該及時添一個副總編的,但羅陽沒有添,他認為一個小單位要那麼多領導容易亂,再說編輯部主任也算是領導了。因此,就不要增加領導了,需要加強的是編輯,要農才生來就是這種論點的結果。想上副總的南雄沒能如願,心裏對羅陽便存有怨恨,工作不太合作,有時還敢頂撞羅陽。

李洛兵原來是某個鄉級衛生院的牙科醫生,因平時給報紙寫些衛生知識類的火柴盒文章,同時覺得在鄉下呆膩了,就由一個有相當背景的人硬塞到報社當編輯。業務湊合,常出差錯,卻經常對別人說三道四,不把領導放在眼裏。農才生才來不久,就看見李洛兵和羅陽、南雄分別吵了一架。

農才生剛來,理論上應算是羅陽的人,所以說話處事都處處小心謹慎,生怕給羅陽添麻煩。同時他不懂情況,又是個借調的,基本上持少說為佳,但求無過的態度。好在大家以往也都編發過他的稿件,現在又見他一口一個老師地叫,所以對他並沒有生出什麼厭惡之情,總的感覺還是不錯的。

基本安定下來之後,元旦就到了。農才生本來想回一趟縣城,但因為剛來,不好開這個口。他想回去,主要還是想李麗。她是不能來的,假期不夠,又是期末了,教學比較緊張,還是等到放寒假再說吧。

借調報社後,每天都掛在農才生腦子裏的大事,就是什麼時候能夠辦理正式調動的手續。

他把心事和羅陽說了,羅陽就說了一句令他吃驚的話:“人事方麵的東西我不太懂,我們去找人事處吧。”

農才生覺得,羅陽說的是心裏話。事到如今,完全依靠他恐怕是不行的,自己也得動動腦筋。羅陽還叫他以報社的名義,打一份報告給人事處。他覺得這件事有點好笑,但羅陽是嚴肅的。

寫報告這種事農才生在縣裏不知幹了多少,但以單位的名義寫報告要求調自己卻是第一回。

當他把草擬的《關於請求調入農才生同誌的報告》交給羅陽看時,羅陽竟一個字未動,說:“你寫的報告比通訊報道還好。”

為了不讓別人看出是自己寫的,農才生就找了個打字鋪很正規地打了一遍,然後交給羅陽。羅陽叫辦公室廖主任蓋上章,就對他說:“我們走吧。”

兩個人來到廳人事處,處長副處長沒有一個在。一位辦事員說廳領導找他們去了。羅陽問大概要去多久,辦事員說不知道。羅陽說:“我們直接去找廳領導吧。”

農才生說:“我們把報告交給辦事員不行嗎?”

羅陽說:“不行。他們會把報告弄丟的。”

廳領導正在開會。羅陽在門縫裏剛露個頭就被領導看見了。一位領導就大聲喊:“羅陽,有什麼事?”

羅陽聽到領導喊,縮回來的頭又伸過去,畢恭畢敬地說:“我們來送個報告。”

說著他從包裏拿出裝報告的信封,雙手呈過去。

領導接過去後說:“我們正在開會,報告你先留下來吧。”兩個人就像完成了一樁大事,走出了廳機關。不料,來到門口時卻被門衛攔住了。

門衛要求他們出示證件。門衛不悅地說:“剛才我在後麵喊你們,硬是朝裏鑽,是不是耳朵有毛病啊?”

羅陽說:“剛才你根本不在門口。”

門衛說:“我在給樹澆水,你們就偷偷溜進去了。嗯,腿還真快!”

羅陽掏出一本記者證,說:“我們是報社的,我叫羅陽。”

門衛把證件拿過去看看後交還給羅陽,目光轉向了農才生,說:“你的證件呢?”

羅陽說:“他剛調來,還沒辦理證件。”

門衛把農才生從下往上又從上往下地看了—遍,說:“沒證件?那就登個記吧。”

羅陽的嗓門就高起來,說:“我們不是辦完事出來了麼?幹麼還要登記?”

門衛室裏又走出了個門衛,開口就說“你們想鬧事是不是?”

羅陽一聽,氣就炸了,大聲嚷道:“你……你別狗眼看人低,守個門口神什麼氣!”

說著和農才生一起跳上自行車,氣咻咻地走了。

下午,人事處長給羅陽撥了個電話,是有關上午那個報告的。處長說了兩個意見:一是目前廳裏已超編,要進農才生也要等有人退休或者調離了再說,而且還要排隊。二是人事廳一年才批兩次調幹指標,上半年五月份是小批,下半年八月份是大批,現在想辦正式調動不現實。處長說,現在調人的主要障礙是編製問題。

羅陽說:“我們報社不是有十二個編製嗎?現在才有十個人,怎麼就用完了呢?”

處長說:“編製是統一使用的,編製局看的是整個廳的編製。理論上你們報社還有編製,實際上廳裏已經超編了。”

羅陽說:“那不就是你們已經挪用或者是占用了我們的編製麼?”

“羅總啊,話不能這麼說嘛。”處長顯然是被戳中了痛處,口氣軟了下來。“你要理解我們人事部門的難處,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嘛。”

羅陽說:“那我們已經把人先借來用了,怎麼辦?”

處長說:“既然是工作需要,人來了,就先幹吧!”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羅陽也不好在電話上多說什麼。他隻能接受這個事實,那就是等。等待編製,等待指標,這對於羅陽,對農才生和報社都是壓力。在等待的過程中,羅陽更要承受來自同事的壓力。因為農才生的工資都是從辦報經費中支出的,經費早就包幹了,多一個人等於多占了一份業務費。還因為他的房租是內部存折(小金庫)支付的,這就影響到了大家的福利。單位老早就有人提出要搞人壽保險,前任舍不得搞,羅陽還沒來得及考慮,現在卻用來養一個人,大家能沒有意見嗎!而農才生的壓力更是無處不在,比如,門衛的刁難就給他極大的震動。單位經常分些錢物,這種時候廖主任總是很神秘地一個個地把大永叫到財務室去,出來時個個都—副心照不宣的樣子,表情滿足而欣愉。偶爾,他也能額外地領到百幾十元錢和一些諸如衛生紙蚊香之類的東西,有時還會得到一隻燒鴨。他知道那都是他們分得過意不去了才恩賜給他的,當然,也不排除可能是羅陽替他爭取到的,或者是他們看在羅陽的麵上才給他的。在原單位,縣委辦的行政秘書對他的那套房早已另有安排,多次找人傳話過來要他回去搬家。組織部門也不時打聽,他是否已經可以正式調動。

一個人睡在空蕩蕩的房間裏,卻不能把自己的家俱搬進來,農才生就時刻想到,這不是自己的房子。在寒冷的冬天裏,四處“打遊擊”去吃飯已經很不方便,尤其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他發狠心就買一隻電飯煲,又買了一箱麵條和半桶雞蛋回來。餐餐雞蛋麵條,麵條雞蛋,搞得滿臉粉刺。

寒假時,李麗來了。她毫不隱瞞地告訴農才生,她順路去把金戒指還了。看見人家難過,她隻得又安慰人家,和他住了一個晚上。

見他沉默不語,李麗勾住他的脖子間:“你介意嗎?”

農才生說:“下不為例。”

他想,反正以後李麗都是自己的了,這一次又何必那麼計較呢。隻許人家難受,自己難受一次又有什麼大不了的!這麼想著,心就寬了。

讓他為難的是李麗的住宿問題。他們還沒結婚,住到一起顯然有些不妥。他雖然住到人家單位裏,但也時常有些朋友往來,讓人家見了總是不好。再說未婚同居多少有些違法的成份。

一番親熱過後,李麗見他犯愁,就說:“你好像不高興?”

他說:“也沒什麼,我在考慮怎麼安排你睡覺。”

“你要趕我去住旅社?”李麗滿臉不悅。

“不至於這樣,要去也是我去。我是怕給單位的人看見了,影響不好。”

“我不怕,你也不用怕,我不相信你們新聞單位還有老封建。有人來我就說是你未婚妻,放假了來探親的。看他們能把你怎麼樣!”李麗是個敢做敢為的女孩子,有時候他不得不讓她三分。這件事再爭下去就會掃興,他隻好默認。

半夜,李麗忽然把農才生搖醒。她顯然沒有睡著,或者是被什麼事鬧醒了,她很興奮地說:“傻瓜,我們為什麼不馬上登記呢?”

農才生懶懶地說:“不行。”

“為什麼?”她又搖他。

“因為結婚了會影響我的調動,人家是看我未婚才想到要我的。等我調進來了,再結婚,再調你,分三步走。”他說。

“那要等到什麼時候?”

“說不準。”他說。

她感到他不像是在說笑,就貓一般伏在他的胸上,整夜不再說話。

農才生作出這樣的估計,是根據這兩三個月的進展以及多種綜合因素判斷的。他感到自己已經鑽進了一個人事怪圈當中,而他則是這個圈中的焦點人物。

四月份的時候,羅陽又叫農才生再次動筆寫了一份報告,要求上級盡快解決農才生的調動問題。目的是要趕在五月份人事廳第一次下指標前給人事處施加壓力,讓他們盡快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