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當年與譚嗣同在一起朝夕相處的情景,想起了夜宿汨羅鎮、養病水羅村,以及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許多往事,真是心痛欲裂,不堪回首!
他想起了與黃興在漢陽血戰中生死與共的歲月,龜山的炮火,雨夜的奔襲.還有共和國剛誕生時在南京的那些日日夜夜。
那美好的時光,更令人無比留戀。
他望著新去世不久的蔡鍔的遺容,內心更加悲痛。如果說,譚嗣同、黃興是他難忘的師長,蔡鍔則是他同齡的密友。對少年時期的美好回憶,多少次清宵永夜的促膝談心;如今這一切都成了過去,永遠不可再得了!撫今思昔,怎能不令他肝腸寸斷,痛不欲生?
還有秦萍、寶珠、四黑這些默默無聞的愛國的小兄弟,都是多麼令人懷念的人啊!
他淚痕滿麵,心如刀割,好不容易才勉強支撐著,沒有倒下去。秦芹想起了自己的親哥哥秦萍,也淚下如雨。大家敬重先烈,思念親人,無不黯然神傷,個個都落下了傷心的眼淚。
第二天,他們便把畫室改為祭堂,把譚嗣同、黃興、蔡鍔、宋教仁的遺容懸在正中,左邊是唐才常、沈藎、林圭、秦鼎彝;右邊是陳天華、焦達峰、蔣翊武、禹之謨。《少年三義圖》則懸掛在眾遺容的對麵。然後擺上素燭和香爐,燃起檀香與線香,眾兄弟姊妹一同向先烈致祭。
羅英領著眾兄弟姐妹在眾英烈的遺像前,朗讀了他自己親筆撰寫的祭文:
維民國多難之日,軍閥橫行之時,嚴柳、林紅焰、鄧繼揚、金鳳、陳憶紅、羅英等謹以至誠,致祭於眾先烈之靈曰:
自十七世紀中葉以來,西方民權自由之說飆起,工業與科技革命勃興,一六四九年,英吉利成立共和國;一七七六年,美利堅發表《獨立宣言》;一七八九年,法蘭西議會通過《人權宣言》;一八六八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民權既張,國以富強,科技日新,國以繁榮。歐美捷足以先進,日本急起而直追,皆稱雄於世界,各崛起於東西。惟我中華祖國,積重難返,封建專製,禁錮萬民之心誌;閉關鎖國,遂置億兆於無知。愚昧導致貧窮,落後招來欺淩。自鴉片戰爭以來,屢遭屈辱,國恥難湔;億萬工農,形同奴仆,全國民眾,窮困難舒。有誌之士怎能不拍案而起?是以英烈輩出,群雄相繼,為振我中華,濟我同胞,複生師等維新圖強,灑熱血於京華;佛塵師等自立國會,捐頭顱於鄂渚,黃公克強等為推翻專製,建立民國,身經百戰,竟含恨以沒世,蔡公鬆坡力挽狂瀾,再造共和,身心交瘁,亦忍痛而凋傷。雖眾英烈前赴後繼,氣壯山河,為國為民,義薄雲天;然而遍地刀兵,軍閥橫行;各級衙門,官僚肆虐。困民眾於水火,負先烈於九泉。身為國民,忝在後學,瞻念時事,能不哀痛!惟當繼承遺誌,奮發圖強,保障民權與憲法,發展科學與文化,待到軍閥絕跡,官僚消亡,科學昌盛,民生富饒之日,國家富強與世界列強並駕齊驅之時,將再備香花酒醴,祭告於眾先烈師友之英靈。偉哉先烈,千秋榮光,後死之責,永誌不忘。嗚呼,尚饗。
羅英等舉行了他們自己的小型祭儀之後,又把十二幅遺容和《少年三義圖》等好好收藏起來,準備來日送回湘省去,參加黃興、蔡鍔的國葬儀式。大家心情悲痛,無心講話,陪羅英坐了很久很久,才默默地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