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英靈返故鄉 185(1 / 2)

第六十一章 英靈返故鄉 185

一九一七年,春天剛剛開始,湘江之濱的古城——長沙,便籠罩在一片哀榮的氣氛裏。全城民眾都在等待著迎接黃興、蔡鍔的靈柩的先後到來,準備在嶽麓山為他們舉行隆重莊嚴的國葬大典。

一月五日,黃興的靈柩由鴻安公司的長安輪運送,從上海溯江西上,經南京、安慶、武漢,運到了長沙。長沙軍政各界人士及各學校、各民眾團體的代表數千人,一律都是胸簪白花,臂纏黑紗,鵠鶴立在大西門外中華汽船公司的碼頭上,舉行迎殯祭。靈柩上岸後,立即移入裝飾著藍、白、黑三色綢花纓絡的炮車,經西長街、八角亭、南正街,送往學院街營葬事務所。長沙城內,萬人空巷,男女老少都擁上街頭,揮淚迎接英靈的歸來。

從四月十三日起,各界代表和長沙民眾,都成群結隊陸續到營葬事務所去瞻仰黃興的遺容。每天從清晨七時,到深夜十一時,成千上萬的瞻仰者,都冒雨而來,絡繹不絕。

四月十五日,是國葬日。這一天,天氣晴和。上午九時正,黃興的靈柩就開始從營葬所起行了,前麵是國旗、軍旗引路,大幅橫幅上寫著“勳一位陸軍上將黃公克強殯儀”。黃興的巨幅遺像,裝在玻璃框內,披著黑紗,由四名士兵抬著,走在最前麵。接著是製服整齊的軍樂隊,不停地奏著哀樂,引著殯儀隊緩緩地前進。長沙駐軍也參加了送葬的行列,精選出來的士兵,穿著一色的戎裝,列著整齊的隊形,荷槍而行,槍杆上都插著白色的紙花,刺刀在陽光下發出閃閃的寒光。警察與學生的隊伍也都排列整齊,氣象肅穆,左臂上一律纏著黑紗。然後是長長的儀仗隊舉著黎元洪、孫中山、張謇、岑春萱、章太炎、蔡元培等全國各界名流友好送來的挽聯和祭幛,一片白皓皓的,如雪林一般,壓地而來。靈車前麵有譚人鳳、張繼、李書城、宮崎寅藏等黃興的生前友好和各省督軍省長代表、各國來賓等執紼。靈柩後麵有遺族親眷哭泣哀送。靈柩左右還有各軍隊的高級將領及舊日的侍衛隨從等扶車護衛。整個送葬隊伍,綿延數裏,浩浩蕩蕩,穿過長沙城,向嶽麓山緩緩行去。

沿路各條街巷有舉行路祭的、有致哀送葬的,還有看熱鬧的,擠滿了人,真是萬頭攢動,人山人海,隻聽見一片軍樂、鞭炮和哭泣之聲。

送葬隊伍來到湘江河邊時,停泊在湘江中的所有中外輪船艦艇,全都拉響了汽笛,向英雄的死者致哀。十艘小火輪,都半降軍旗,披著黑紗,輪番接送送葬隊伍和黃興靈車渡河。湘江兩岸,鵠立致哀的民眾不下十萬人。滿河哀音,兩岸哭聲,真是悲壯極了。

羅英站在小火輪上黃興靈柩的旁邊,聽著軍樂隊演奏的哀樂和岸上的哭聲,心情萬分悲涼。忽然,一個年輕的水手,向他身邊走過來,輕輕地拉了拉他的衣袖,好像有什麼話,要向他訴說似的。他見那水手形容憨厚,不像有什麼歹意,便跟著他走去。到了後艙僻靜處,那水手才從衣袋中掏出一個小紙包,對羅英說道:

“老哥,我見你上船後一直扶著黃先生的靈柩,很傷心的樣子,就知道你一定是黃先生生前最親近的人了,所以我想把這件東西,送給你保管。那年,黃先生在長沙蒙難,我駕小船送他到日車輪船沅江丸上去避難,曾親眼望見黃先生丟了一樣東西到江裏去了。後來,輪船到了靖港,我下船時,黃先生還送了我許多錢。我就用黃先生給我的錢,買了一條小船,繼續謀生。民國成立後,黃先生回長沙來,找到了我,就把我介紹到這裏來,當了一名水手,從此我才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所。我想起,當年要不是黃先生,我這條命早完了。為了紀念他,我一有空,就到他當年丟東西的地方去尋找。反正我的水性好,紮汆子是我的拿手,所以,終究把這東西找出來了。我是個粗人,留著這東西也沒有用,還是送給你老哥保管,可能還有意義一些,也就算是我對黃先生的一點奠禮和心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