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連忙雙手接過那紙包,打開來看,原來是一塊很好看的桃源石,下端呈淡綠色,上端呈粉紅色,中間隱隱露出一顆貓眼和一些螺形的血絲。整個石塊呈扁圓形,有如玉鎖,上麵刻著幾行小字,一邊寫的是:“堇兄惠存,弟教仁贈”;另一邊是:“專製不滅,誓不還湘!”八個大字,下麵署名黃軫,時間是“甲辰九月”。羅英拿著這塊美麗的桃源石,仔細觀看了一遍,知道它確是黃興、宋教仁的遺物,自然十分珍愛,便對那水手說道:
“這桃源石確是當年宋教仁先生送給黃先生的遺物,很珍貴的,還是你自己留著吧,我怎麼好白要你這樣有意義的東西呢?”
那水手急了,連忙拉住羅英的手說:
“你老哥要這樣講,就見外了。我是個下力的人,要這樣的珍貴的東西有何用處?隻是白白把它埋沒罷了。還是請你收下。你是黃先生的親近之人。我見到你,就如同又見到了黃先生一樣,就請你代黃先生收下我對他的這一點敬意吧。”說罷,把那桃源石往羅英手中一塞,轉身就走。羅英拉住他,要給他報酬,他也不肯要,一甩手就跑到底層機艙中去,再也不露麵了。羅英隻好把這珍貴的紀念品,藏進自己的內衣袋中,等以後有空時,再來尋找這位憨厚的水手弟兄。
一會兒,黃興的靈柩和整個送葬隊伍,就都渡過了湘江。於午後三時,到達嶽麓山墓地。墓地選在嶽麓山最高處,左有禹碑亭,右近雲麓宮,俯瞰麓山寺和愛晚亭,隔著湘江,與長沙城遙遙相對,可以望見長沙城內的閭閻萬戶和長沙城外的山巒田園,一片青郊,以及南極瀟湘,北至洞庭的茫茫沃野。
靈柩入穴時,禮炮轟鳴,軍樂齊奏,首先由湖南省督軍兼省長譚延闓代表總統主祭,朗讀了祭文。接著是各省督軍和省長的代表、各國領事館的代表、長沙各界的代表,以及生前友好、親隨侍從等數百人一一列隊在墓前默哀行禮,墓地上又揚起了一片哀聲。最後,由黃興長子黃一歐等將黃興生前最喜愛的幾樣物品,放進墓穴後,才將墓穴石門鎖上,完成了隆重的國葬典禮。
參加完黃興的葬禮後,羅英又到麓山寺、白鶴泉後麵去,看了看蔡鍔的墓地和鬆坡紀念堂的營造情況。
蔡鍔的墓地,比黃興的墓地低得多,不像那樣高峻,然而它卻在嶽麓山的腹地之中,與漢魏名勝古麓山寺毗鄰,古木參天,綠蔭合抱,青楓峽幽深靜極,白鶴泉清流縈回,風景是十分優美的。羅英站在墓地前麵,楓林之下,低回流連,忽然想起那年與譚嗣同、梁啟超、蔡鍔等同遊嶽麓的情景。他與蔡鍔二人,坐在雲麓宮後,觀望山景。當時,蔡鍔就曾指著這裏說:“我死後,希望能埋在那裏,讓我永遠躺在那綠樹叢中,眺望我心愛的祖國和家鄉,也就滿足了。”二十多年過去了,今日回想起來,仍然曆曆如在目前。音容如昨,言猶在耳,不料他那一句無心的話,竟成了靈驗的讖語了。他想,這位苦心為國的朋友,終於實現了他的願望,能夠長眠在這裏,在他心愛的家鄉,在他自己選擇的如此美麗的地方,而且與他的生前好友黃興永久為鄰,如果地下有知,他也應該感到安慰了吧?
他在蔡鍔墓地前低回了很久,直到暮色四合時,才獨自一人,踽踽下山。他沿著青楓峽畔的石磴,向山下走去,聽夜風吹著滿山的鬆林,發出陣陣鬆濤,夾著一兩聲梟鳥的悲鳴,淒涼極了。他一邊走,一邊想著二十多年來的生活曆程,停足回望,那黑黝黝的蒼山翠微中,什麼也看不見了;連新建的黃興石墓上高高的碑塔和墓前新燃的燈燭,也望不見了。他的心情,就像這滿山的夜色一樣,一樣寂寞,也一樣的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