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很重要(3 / 3)

一九八五年,我從住持之職退居下來,破除台灣佛教“萬年住持”的傳統,為教界作模範,為大眾立榜樣。退位之後的我天地更為寬闊,因為我“敢”向自己的缺陷挑戰,以辛勤的耕耘來戰勝先天的不足;我“敢”邁開腳步,行人所未行之路。我不會他國語言,但我“敢”到世界各地弘法,佛教在五大洲於焉發揚光大;我不曾學過組織企劃,但我“敢”創立國際佛光會,讓僧信平等的理想能在現世落實;我沒有豐富的辦學經驗,但我“敢”辦大學,作育英才,像美國的西來大學曾獲優良大學的認可,嘉義的南華管理學院在接辦一年之內開學招生,創辦至今,時間雖短,卻也聲譽鵲起。去年進來的一百名學生當中,有二十七個學生將該校填為第一誌願,有三十幾個學生將該校填為前十個誌願,為台灣教育史創下先例;我也不懂廣播、電視,但我“敢”創辦公益性質的“佛光衛星電視台”,所有節目不但有益身心,而且沒有廣告插播。

秉持諸佛菩薩“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精神來從事國際弘法、組織佛教教會、辦理高等教育、設立傳播事業,必須要有開闊的胸襟與遠大的視野,非“敢”無以成事。往後還有很長的日子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如何才能延續佛教的千秋偉業?如何才能長養眾生的法身慧命?還是那句話:“敢,很重要!”

我們不但要“敢”於勇猛向前,“敢”於展開新局,也要“敢”於反觀自照,“敢”於除舊布新。去年,佛光山毅然宣布封閉山門,潛心靜修,就像任何一種重大的變革一樣,封山也需要有遠大的勇氣。在封山典禮即將結束時,全山法師以果“敢”的步伐踏入“靈山勝境”,山門隨之掩閉上鎖。我們立誌要在文化、教育、修持、弘法上深入紮根,期待不久的將來能為社會做出更佳的貢獻。

徒眾常說我“行事膽大,遊走於懸崖邊緣”,其實我也有“不敢”之事,例如:佛事“不敢”不做,因果“不敢”違背。記得多年前,一名素行不良的候選人在我說法時,站上講台,硬要我將他介紹給大家,我當著他的麵,直言告訴聽眾不要選他。掌管財務的職事因為入不敷出,想要挪用七月道糧作為建設之用,我嚴禁不準;凡世界各地發生重大天災人禍,我發動信徒,捐輸解困;何人何地需要我時,我竭盡所能,給予支助;台灣重大刑案頻傳之際,我發起“慈悲愛心人運動”,培訓兩千名慈悲愛心人,到大街小巷、學校機關、車站市場、公園廟口,向大眾宣導慈悲愛心,以實際的行動來帶動全民淨化自己,關懷社會。

一九九八年二月,為了光大佛教歡喜、融合、尊重、包容、平等、和平的精神,我在佛陀成道的菩提伽耶傳授三壇大戒,讓世界各種傳承的僧伽齊聚一堂受持淨戒,讓南傳、藏傳國家失傳一千多年的比丘尼戒在佛教的祖國恢複起來。當大眾環繞正覺大塔經行時,我想到“大雄大力大無畏”的佛陀為了追求真理,不但“敢”放棄既有的權位名利,向內心的無明煩惱挑戰,甚至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發出“若不成佛,誓不起座”的誓言;為了解民倒懸,不但“敢”向根深蒂固的階級製度挑戰,四處宣揚“眾生皆有佛性”的理念,並且廣收徒眾,有教無類。在感動涕零之餘,我心中突然湧現深刻的體悟:“敢”,不是匹夫之勇,不是爭強鬥勝,而是大願力的實踐,大慈悲的示現,大無私的奉獻,大格局的開展。

“敢,很重要!”真正的“敢”,能為大眾帶來幸福,能為社會帶來安康,能為世界帶來和平,能為人類帶來光明。在此呼籲我們的當局能表彰真正“敢”作“敢”為的精神,同心協力,轉邪為正。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落實“敢”奉獻、“敢”承擔的理念,敬業樂群,格盡厥責。果能如此,我們的生命將更加光輝燦爛,我們的家園將更加美好溫馨。

(一九九八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