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佛光山舉行徒眾財務講習會時,我問與會的大家:“你們知道佛光山處理財務有哪些原則?請大家舉手發表。”在眾多的弟子當中,依諦一馬當先地舉手,他從位子上站起來說:“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師父您常說的‘要以智慧來代替金錢’。”的確,我一生處理財務的原則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智慧來代替金錢”。凡事不一定要用金錢去莊嚴,但要用智慧。
過去有一句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說明了一般人對金錢的看法。其實一個人不論富有到什麼程度,也無法永遠持有,佛經上說:“財物為五家所共有。”所謂的五家,就是指大火、大水、盜賊、貪官汙吏及不肖子孫。這五者足以使我們的錢財銷毀殆盡,更何況金錢也不是萬能的。再多的金錢可以買得到奴隸,但是買不到人緣;再多的金錢可以買得到群眾,但是買不到人心;再多的金錢可以買得到魚肉,但是買不到食欲;再多的金錢可以買得到高樓大廈,但是買不到自在歡喜。再多的金錢可以買得到華衣美服,但是買不到氣質;再多的金錢可以買得到股票,但是買不到心滿意足;再多的金錢可以買得到床鋪,但是買不到睡眠。最重要的是,再多的金錢買得到世間的物質,甚至書籍,但是買不到智慧,因此“智慧”才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
像春秋戰國時代,說客遊走於燕、齊、韓、魏、秦、楚、趙各國之間,消弭了許多兵戎殘殺,就是因為他們擁有智慧的辯才;策士與君王一席話之後,往往位居極品,也是因為他們擁有智慧的頭腦;諸葛孔明雖然起於布衣,人力、物力、地利均不及曹操、孫權,但是因為他擁有智慧的策略,所以能夠與強權周旋,偏安蜀中,最後終能與魏、吳鼎足而立。所以曆朝以來,帝王善於傳世者,不但為太子物色智慧超群的老師,而且將他們的地位提升在丞相之上;在各種兵法中,軍事家都是運用智慧,運籌於鬥室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現代民主憲政所謂的“內閣”製度,也是因為當初是在一個小房子裏麵決定國家的政策方針,所以有此名稱。“內閣”看起來不大,但智慧無邊,甚至牽一發動全身,可以影響到國家的政經局勢。
此外,人類文明之所以一日千裏,不是金錢造就的,而是眾人“智慧”的結晶。像畢異發明活字印刷術,讓知識的傳遞更進一步;瓦特發明蒸汽機,帶來了工業革命;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縮短了世界的距離;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更為宇宙的開發寫下劃時代的一頁。
兩千六百年前,佛教對智慧的修行就極為重視,並且稱最上乘的智慧為“般若”,一般的智慧有善有惡,但是“般若智慧”是純善無染的。經典中說“般若智慧”如目,能引導其他五度到達圓滿的彼岸;又說“般若智慧”是諸佛之母,因為十方諸佛皆由“般若智慧”而誕生。像文殊菩薩之所以位於菩薩之首,而且是七佛之師,就是因為他長幹“般若智慧”;舍利弗之所以成為佛陀的首座弟子,而且被任命為第一位沙彌羅羅的剃度師父,也是因為他擁有“般若智慧”;妙慧童女能受到諸大菩薩的禮敬,也是因為他的“智慧”超凡,能言人所未能言,道人所未能道。龍樹之所以被尊為佛教八宗的共主,也是因為他的“智慧”過人,著書立說,破邪顯正。
我從小生長在農村貧苦的家庭裏,經常衣食不周,因此就想到要用“智慧來代替金錢”。夏天的時候,稀飯到隔日就有餿味,我學習鄉人用韭菜和在裏麵,再煮一次,就可以消除怪味。剩下的菜肴,我也知道要放在清涼的地方,可以維持不壞,第二天還能再吃;即使是燒一根木柴,我總想到如何讓火維持久一點;寫一封信,我也是將用過的舊信封套反過來再用一次。
及至出家學佛,由於正處於兵連禍結的時代,民生困乏,寺院經濟更是拮據,僧侶們大都過著清貧的生活,襪子、鞋子的底破了,就拿厚紙板墊補;衣服破了一個洞,就將報紙糊成硬紙,代替麵料縫成補丁。我就在那種環境之下,學會“廢物利用”的智慧。我在佛學院讀書的時候,曾經自己動手用樹枝木板釘成一個籃球架,也經常將剩飯、剩菜煮成一鍋美味的炒飯,和同學們共享。因此,我經常很自豪地說:“即使是殘兵敗卒,我也要像韓信一樣,能調禦成為勝利之師。”
如今我看到現代的人,也許是經濟發達,購物方便,需要什麼東西,總是一想到需要,就買現成的。我常想:如果有“代替”品,為什麼非要花錢呢?如同撰寫文章,重在表情達意,通順流暢,我不太計較文字的工整對仗,所以我批改文稿的時候,如果有意義相同、可以代替的字,即使文詞再美,我也不輕易為人更動。物品也是如此,重在實用大方,我不一定要用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像佛光山的佛像,並非金、銀、木、石的雕刻品,而是用水泥打造而成,但外相莊嚴肅穆,一樣能引發信徒的信心道念,因此來此朝拜的善男信女超過數千萬人以上。
我記得多年前走訪印度時,曾經看到一對雕工精美的大理石燈籠,價值十多萬台幣,當時在佛光山擔任都監院院長的慈惠十分中意,建議我將它們買回去裝飾佛殿,我問他:“你是怕佛光山沒有東西可以給小偷覬覦嗎?你當家當了那麼久,難道沒有感覺到全佛光山雖然殿堂那麼多,但是我從來都不掛念有人會興起歹念,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呢?”慈惠恍然大悟,多年之後,他談及此事,向大家說從這裏學會了善用因緣的“智慧”。一個善知因果的人,不但自己不種惡因,而且也會設想周到,不讓別人種下惡因,所以不會產生惡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