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但不花昂貴的代價來購買器具用品,甚至佛光山很多辦公桌椅都是從別人休業的公司行號裏搬回的舊貨,有些家具則是信徒淘汰更新而廢棄不用,我們撿回來使用至今。公家物品固然如此,私人用品也是一樣,即使是一雙筷子、一個碗也有生命,我也是反複盡量使用,讓它的生命延長。甚至佛光山有上百億的建設經費,我也從沒有為自己買過一張辦公桌。我不是不會用錢,但是我就是不為自己花錢。當初佛光山初期的建設,沒有建築師,沒有辦公室,當然更沒有辦公桌,我和包工蕭頂順先生都是站在路上比手畫腳一番,一棟一棟的建築物就完成了。我做事的原則是:用“心”去成就一切,用“智慧”去成就一切,而不要用金錢去堆砌一切。
記得在開山之初,我也請了一名劉姓建築師幫我設計了一座寺院大樓的藍圖,當他將設計模型拿給我看的時候,眉飛色舞地說道:“這棟大樓的建築即使在一百年之後,還是很合乎時代潮流。”我當即告訴他:“一百年之後,我們都已經不在世間了,更何況寺院建築最重要的是莊嚴、實用,不在於式樣新潮。”因此,佛光山就沒有再請過建築師設計。
雖然沒有建築師設計,但佛光山的大雄寶殿外觀富麗堂皇,多少年來,不知贏得多少人讚美。像畫棟雕梁的色彩是台灣一位油漆匠的研究作品,而人人稱道圖案優美的天花板,不過是三夾板漆上油漆而已。所以,我們不一定要用金錢來做事,發揮我們的“智慧”,一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天上午,我站在佛光山的門口,觀察到徒眾們一部車子、一部車子接二連三地開到城裏去辦事,我當時很訝異:為什麼大家不坐一部車子下山,如此一來,不是既可以辦事,又能夠節省能源嗎?雖然“佛佛道同,光光無礙”,但“千年暗室,一燈自明”,如果一燈能抵無盡燈,也未嚐不好。
我記得三十多年前,佛教界還沒有人用汽車時,我為了弘法方便,買了一部九人座的“載卡多”,因為常識不夠,請工廠將它改裝成二十六人的座車,每次出門,我都招呼徒眾學生們一起上車,那種“皆大歡喜”的情景,至今想來,仍然覺得趣味無窮。所以我常常告示徒眾:節省是“智慧”,忍耐是“智慧”,善於處理是“智慧”,能將世間萬物提綱挈領,化繁為簡,運用自如,能為大眾所用,就是一種“智慧”。
現代人什麼物品不用了,即使出於愛惜的心態,將它們放在倉庫裏,我覺得也是一種浪費,因為一放進倉庫就不再聞問,再好的東西也等同廢物。所以我主張不設置倉庫,我認為隻要你會運用,破銅爛鐵都能派上用場,所以基本上,世上沒有廢物。如果自己不用,能讓他人使用,就是一種“智慧”的考驗了。
記得三四十年前,我希望把靜態的佛教帶動起來,常常舉辦一些社教活動。有人批評我:“沒有錢,還辦什麼活動?”其實我辦活動,一切從簡,不但沒有花什麼錢,而且還有結餘。因為辦活動可以陶鑄思想,凝聚力量,這些價值都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所以我力排眾議,一次一次地辦下來,不但吸收了許多青年人學佛,而且培訓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幹部。我們同心協力,將佛教從宜蘭發展到台灣各個角落,從島內發展到世界各個城市。近十年來,我們所辦的一些大型活動,如“回歸佛陀的時代”、“禪淨密三修法會”、“慈悲愛心列車活動”、“恭迎佛牙祈福法會”、“籌募佛光大學基金園遊會”,乃至每年在國父紀念館舉行的大型佛學講座等等,動輒數以萬計的人前來參加,大家看到台上台下飛天躍舞,莊嚴堂皇,實際上除了很多義工前來幫忙外,許多道具都是我們自己製作,用碎布拚湊而成,甚至自己穿袍搭衣,莊嚴場麵,無形中發揮了淨化人心的力量,凡此都肯定了金錢不是萬能的,惟有散播佛法的“智慧”,用慈悲融和大眾,才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和樂利。
在佛經中記載:一位善生長者得到了世間最稀有的栴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他立即向大眾宣布:“我要將這稀有的寶貝贈送給世間最貧窮的人。”許多貧窮的人來向善生長者索討這個金盒子,但是善生長者都說:“你不是世上最貧窮的人。”大家認為他根本沒有誠意要將這個金盒子送出去,因此要他說出世上最窮的人是誰。善生長者於是告召大眾:“他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的國王。”國王聽說此事,心裏很生氣,派人把善生長者抓去,將他帶到收藏珍寶的庫房,那裏的金銀財寶,多得不可勝數,但是善生長者還是認為國王是世上最貧窮的人,因為國王雖然有錢,卻不知道做福利人群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