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百歲(1 / 3)

最近常有信徒對我關心,他們有兩種問候方式,一種是:“師父!你要保重啊!”此話聽來,好像人生垂垂老矣,但也隻有心領他的好意;另有一種人是問我:“師父!祝你長命百歲!”我笑著說:“長命百歲不夠。”對方一臉驚訝地問我:“那你要活多少歲啊?”我回答他:“人生三百歲。”很多人乍聽之下,都很懷疑:“人,真能活到那麼大的歲數嗎?”其實,你從另外一方麵去想,人生豈隻可以活到三百歲?如果你能盡情地發揮生命的潛能,你的一生就如同阿彌陀佛一樣,可以活到無量壽,散發無量光。

我二十歲那年從佛教學院畢業出來之後,就將自己奉獻給社會大眾,我一生沒有放過年假,也沒有暑假、寒假,甚至星期假日我還比別人更加忙碌;我從早到晚沒有休息,不但在講堂教室裏弘法利生,在走路的時候、在下課的空當,甚至在汽車、火車、飛機上,我都在精進地辦公、閱稿。每天我都是在分秒必爭、精打細算中度過。如果以一天能做五個人的工作來計算,我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假如能活到八十歲的話,就有六十年的壽命可以從事工作,六十乘以五,不就是三百歲了嗎?所以,三百歲不是等待來的,也不是投機取巧來的,而是自己努力辛勤創造出來的。

日本鬆下電器的創辦人鬆下幸之助先生,就是主張人生要能活到三百歲的創始者。他不但身體力行,模範後學,而且在事業達到巔峰之際,組織了一個以促進世界和平(Peace)、幸福(Happiness)、繁榮(Prosperity)為主旨的PHP機構,此外還成立鬆下政經塾,為日本政經界培養具有奉獻精神的接班人。鬆下幸之助雖於數年前與世長辭,但至今他的精神、理念不但對日本人影響至巨,甚至還是西方人士深入研究的對象,他的人生可以說比“三百歲”還要長久。

可見人生的壽命不隻從時間上、色身上去計較長短,更應該從其他方麵去籌量久暫,像語言上的壽命、事業上的壽命、思想上的壽命、精神上的壽命、功德上的壽命、文字上的壽命,能夠影響深遠,裨益群生,才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壽命。

中國古德所說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不正是無量壽的主張嗎?一般人講究的“傳宗接代”思想,無非也是希望壽命無限,代代相續;甚至現在有許多人在死亡之前,將器官移植到別人身上,也是一種生命的延續。而民主國家、現代企業流行的接班製度、永續經營理念,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薪火相傳,流長久遠,固然彰顯了人類對於生命恒久的希望;曆史上,有節操誌氣的人為國家民族的傳承,辛勤勞苦,犧牲奉獻,更是一種生命綿延的體現。

因此,所謂“生命”,非僅指個人的生命,生命還可以與別人互用同享。這種共通的生命才是生命的真諦。例如:處處成就別人,給別人因緣,不就是壽命的擴大和延伸了嗎?我們常常看到社會上有些人擁有一塊畸零地,寧可放在那裏沒有用,也不願出售給別人,成就大家的好事,怎麼能延續生命呢?還有一些人很會賺錢,卻不肯用在公益上麵,等到兩腿一伸,子孫分爭,煙消雲散,又怎麼能算長壽呢?“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精神,才是生命永續之道。像古聖先賢所創造的文教公益事業,直到現在,我們還享有他們的餘蔭,不正展現了生命的張力嗎?

統一企業的創辦人吳修齊先生,不但事業龐大,涵蓋食衣住行各種生活層麵,而且對父母之孝順,對家族之幫助,對社稷之造福,對佛教之護持,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九九三年,他在佛光山過八十歲華誕時,告訴我:“將來如果活到九十歲,要捐十億元作為慈善福利基金。”我鼓勵他:“九十歲太少了,希望你八十歲能增加一倍,活到一百六十歲,甚至像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壽。”他聞言大喜,我隨即作了一首打油詩送給他:

人生六十稱甲子,

真正歲月七十才開始,

八十歲還是小弟弟,

九十壽翁多來兮;

百歲人傑不稀奇,

神秀一百零二歲,

佛圖澄大師,

還可稱做老大哥;

多聞第一的阿難陀,

整整活了一百二十歲,

趙州和虛雲,

各自活了兩甲子,

菩提留支一百五十六,

其實人人都是無量壽,

生命馬拉鬆,

看誰活得久?

無量壽佛的極樂淨土是累劫以來勤行四十八願所成就的,可見生命是一場和宇宙時空角逐的馬拉鬆賽跑,惟有以信心、慈悲、願力、修持,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我們每一個人隻要堅持到底,都能活出生命的內涵來。

佛經裏有一則“四歲老翁”的故事頗能發人深省:

有一位白發皤皤、齒牙脫落的老公公,有人問他:“老先生!你今年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