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太祖入韓(2 / 2)

初時,韓非並不在意,隨著遊說的“七危”、“八難”緩緩的在許小願口中吐出,韓非時而皺眉苦思,時而憤懣憋屈,時而恍然大悟,最後不可置信的看著許小願。

“七危”,宣傳遊說時因自身行為失當而招致身首異處的危險,共七條。

“八難”則是指宣傳遊說時涉及的人事不妥、用的方法和辭語不當而遇到的困難、危險、失敗。

非常適合韓非當下處境,能給他極大幫助的一篇....他還沒寫出來的經典,韓非的震撼可想而知。這篇韓非《說難》在戰國末期不亞於李白《將進酒》之於盛唐!

末了,韓非不可置信的看著許小願道:“如此道理,真是你所作?”

許小願麵色自若,一點都沒有當著作者的麵盜竊作者文章的愧疚心,道:“真比火中金!”

韓非徹底忽略了許小願的年齡,開始和許小願爭論《說難》的內容,此韓非可不是受盡挫折的彼韓非,鋒芒畢露,關於《說難》最大的爭論在於“知飾所說之所矜而滅其所恥”和“大意無所佛悟,辭言無所係糜”。

這一整段話的意思是:遊說者要取悅君主,突出君主引以為榮的事,遮蓋君主敢到羞恥的事,為了獲得君主的信任,哪怕暫時拋卻是非善惡觀念,哪怕違背自己一貫追求的公平、公正也在所不辭。

想想天行九歌中的韓非,就知道這是他不可能接受的,不怕,後人已經替許小願解決了這一點,照著背就行。

這一點因為和韓非本性相違背,有人懷疑這不是韓非所做,所以關於這一點的解讀非常多,許小願不是在和韓非爭論,他隻是在做選擇題,把最合適的述說選出來,通過他的嘴讀出來,僅此而已,很簡單。

而且這一點針對的是沒有任何政治主張,沒有道德操守,隻知追求名利,隻知滿足個人意願的昏君。

關於《說難》的爭論結束後,許小願開始問韓非已經寫出來的文章,挑刺。

任何一個年代都不缺少嘴炮和杠精,隻是古代的嘴炮和杠精更有文采和知識而已,兩千多年的時間,各朝各代的精英已經把韓非的文章給研究的透透的了,甚至比他本人還要了解他的著作,對的不對的,有問題的沒問題的,這些都在許小願腦子裏。

韓非是強,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前綴,戰國末期,而且韓非隻是一個人,曆朝曆代包括近現代又有多少俊傑,說是這麼多人通過許小願的嘴和韓非爭論也不為過,韓非怎麼可能是對手?這可是許小願的金手指啊!

....

“非,不如也!”

被放開的韓非鄭重的對許小願施了一禮,無關乎年齡,無關乎身份地位,隻是因為許小願在學識上折服了他。

這一禮敬的是學識,禮畢,韓非彎腰再次行了一個大禮,擲地有聲道:“恭請先生隨非入韓,助非存韓!強韓!”

許小願端端正正的受了韓非這一禮,才回禮道:“固所願爾!”

這不是許小願托大,這是流程,這一幕史稱:大天朝太祖,許韜入韓。

史記·太祖本紀記載,天朝太祖許韜,字小願,廟號“太祖”,無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