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總經理的大半時間都在國外,很多決策權都落到了張萌手上。張萌又要推出新的營銷方案,雖然這個方案存在不小的風險,但是總經理看到他是如此的自信,就同意了。
然而,這次的計劃遭到了失敗,公司損失不少。這次大家都以為張萌會被開除,但是讓人出乎意料的是,總經理“放了他一馬”。其他幾個副總經理也沒有針對他,反而露出了少有的微笑鼓勵他再接再厲,並安慰他,新人哪有不犯錯誤的。
這次,雖然他犯了一個大的錯誤,但是他卻得到了很多。很多同事開始和他親近了,其他幾個副總經理對他的態度也有所改觀,有時候還跟他討論對策呢!
一個壞透的人肯定不受人歡迎,可是,一個好人也常常讓人難以承受。處處要求自己完美無缺不僅讓自己步履維艱,也讓周圍的人“窒息”。張萌就是過於看重自己的優秀而忽視了周圍人的感受,因此,在他“優秀”的時候,人們處處針對他;而在他“犯錯”之後,人們卻對他寬容,甚至喜歡他。
因此,年輕人必須記住,優秀沒有錯,但是當你的優秀威脅到他人,並使他人產生壓力的時候,就是你的錯了。這個時候不妨犯一點小小的錯誤,平衡你與他人的關係。
我們生命的過程,就是做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33. 期待是最好的預言———羅森塔爾效應一個人無論他有著怎樣的毅力和信念,他也擺脫不了受到自己和他人暗示的影響。受暗示是人的心理特征。暗示無處不在,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手段可以讓事情變得更美好,而消極的暗示往往把事情搞糟。
卡耐基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在他9 歲的時候,父親又娶了一個女人。繼母剛進家門的那天,父親指著卡耐基向她介紹說:“以後你可千萬要提防他,他是全鎮公認的最壞的孩子,說不定哪天你就會被這個倒黴蛋害得頭疼不已。”
卡耐基本來就不打算接受這個繼母。他討厭一個陌生的女人做自己的母親。但繼母的舉動卻讓他出乎意料。
繼母聽了他父親的話,不僅沒有厭惡這個“壞孩子”,反而微笑著走到卡耐基麵前,摸著他的頭,笑著責怪丈夫說:“你怎麼能這麼說呢?他怎麼會是全鎮最壞的男孩呢?他應該是全鎮最聰明、最快樂的孩子才對!”
繼母的話深深地打動了卡耐基。從來沒有人對他說過這種話,即使親生母親在世時也沒有。就憑著繼母這一句話,他和繼母建立116起了感情;也就是這一句話,成為一種激勵他前進和積極的動力。
他人的暗示,對我們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研究。他們找到了一所學校,從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體學生的名單。在經過抽樣後,他們向學校提供了一些學生名單,並告訴校方,他們通過一項測試發現,這些學生有很高的天賦,隻不過尚未在學習中表現出來。其實,這是從學生的名單中隨意抽取出來的幾個人。有趣的是,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比其他學生高出很多。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是由於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教師認為某個學生是天才,就會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課時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對這種激勵產生反應,學習時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績。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作“羅森塔爾效應”。這是因為人們的頭腦中事先存在著一種定勢,而定勢也可以說是一種心向,是指在對某一刺激發生反應以前就已經存在的某種意向。因為羅森塔爾效應反映了期望的作用,所以又稱為期望效應。
很多年輕人,由於剛進入社會不久,在職場上還是新人,因而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對自己信心不夠,做事總是畏畏縮縮、優柔寡斷,或是半途而廢。
海豐和趙明兩人同時供職於一家跨國公司。幾年後,海豐從一個業務員升職為國內產品經理,職位的升級當然帶來了豐厚的收入;而趙明在這幾年中,工作平平淡淡,每次公司升職加薪都沒有他的份,仍然是個有一些經驗的業務員。兩人有相同的能力,起跑線和工作環境也一樣,結果卻大不一樣。
其實,他們的結果不同主要是他們的工作態度不同造成的。剛進入企業的時候,海豐就縱觀全局,以自身的經驗和能力為企業的區域拓展提出了很多建議,並說服領導采納自己的意見。不到一年,他的能力就在領導麵前展露。海豐靠著他的才能很快得到了提升。
117而趙明並不是沒有這個能力,隻是很多時候,他的想法和方案,在沒有向上麵通報之前就被自己否決了,他總是擔心這樣會出錯,那樣會不切實際,擔心自己做不好會讓老板批評。同樣,每次小組共同做大項目的時候,他總是有意無意地逃避承擔重要的項目部分,總認為壓力大,擔心失敗。因此他寧願跟著別人後麵走,吃一碗穩妥飯。
外界的鼓勵或是批評固然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麵對的問題,但千萬不要用別人的消極評價束縛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11834.跟對手一起進步———競爭優勢效應人們與生俱來有一種競爭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每個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對手比自己強,因此,人們在麵對利益衝突的時候,往往會選擇競爭,拚個兩敗俱傷也在所不惜;就是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時候,人們也往往會優先選擇競爭,而不是選擇對雙方都有利的“合作、雙贏”。這種現象被社會心理學家稱為“競爭優勢效應”。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經典的實驗:讓參與實驗的學生兩兩結合,各自在紙上寫下自己想得到的錢數,但是不能商量。如果兩個人的錢數之和剛好等於100或者小於100,那麼,兩個人就可以得到自己寫在紙上的錢數;如果兩個人的錢數之和大於100,比如說是120,那麼,他們兩就要分別付給心理學家60 元。
結果如何呢?幾乎沒有哪一組的學生寫下的錢數之和小於100,當然他們都得付錢。由此可見,競爭是人的天性。
現代社會,“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年輕人之間的競爭尤其明顯,從高考競爭、就業競爭,到職場競爭。有競爭才有發展,但是很多年輕人常常犯一個錯誤———把競爭絕對化,沒有把競爭與合作結119合起來。他們的頭腦中永遠隻有競爭二字。競爭也對很多年輕人產生了壓力。
現代社會是一個既高度精細化分工,又高度資源整合的時代。過度競爭化的年輕人最大的可能就是容易形成過度的“自我中心主義”,時時關注自我利益最大化,而忽視了團隊的合作。
我家附近原先隻有一個大的華聯商場,商場還算大,但卻是方圓幾裏地唯一的一個商場。大概生意源主要是附近的居民小區。雖然這個商場離家近,但是每次逛街我都會舍近求遠,去別的繁華地帶逛,因為心裏總覺得,店鋪多的地方,可選擇性就多一點。
有一天,商場對麵又開了一個偌大的商場。我與一個朋友從那裏經過。朋友本能地反應:“這裏新開一個商場的話,就要搶華聯的生意了,華聯的生意肯定受到影響。”
我倒不這麼認為。我說:“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多一個商場,肯定引來更多的客源,有了競爭多好啊!讓原來的商場看到自己的不足,早點改進。這樣才好呢!”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很多時候,一個人無法完成工作項目,必須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競爭和合作是相輔相成的。
小芹在單位工作兩年時間了,和大多數同事都能相處融洽,唯獨有一個年長她兩歲的男同事,在她眼裏是個“職場冤家”。
小芹和這個叫王川的男同事都是做業務的。王川比小芹早一年到公司,在小芹到公司之前,王川幾乎每個月都是公司的業務冠軍,而小芹的到來,打破了王川業績9 連冠的神話。她業務能力也非常強。
因此,他們在業務上的關係形成了“守擂”與“攻擂”的格局。
盡管他們倆人的工作能力不相上下,但是他們的做事方式卻完全不同。王川做事謹慎,勤奮,有時候甚至追求完美,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小芹很聰明,做事靈活,有時候喜歡“鑽空子”,喜歡發掘新客戶。小芹認為王川的業務水平不是靠腦子得來,而是靠體力得來120的———經常拜訪客戶,跑得勤。
對於這位“冤家”,小芹平時是敬而遠之,能不搭理就不搭理,如果聽到其他同事在說他壞話,小芹也會摻和幾句。
有一次,老板把小芹叫進辦公室,裏麵還站著一個人,正是小芹的“眼中釘”王川。原來,有項任務非常緊急,老板希望兩人合力完成。老板說,這個項目非同小可,如果能夠拿下來,公司的利潤將是前一年的兩倍,因此,公司的業務主幹必須通力合作。
小芹幾次想找借口推辭,但看到王川一本正經地聽著老板的部署,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走出辦公室,小芹甚至有點抓狂的感覺。
然而,合作了幾天後,小芹發現情況並沒有她想象的糟糕,王川為了完成工作進度,每天早出晚歸,加班加點,有時看到小芹過於辛苦,他就主動承擔一些需要外出的工作,調查市場,收集資料,拜訪客戶,而讓小芹在辦公室的空調房裏充分發揮她的聰明才智,對王川搜集回來的資料進行分析,完善標書等。
在爭取奪標的過程中,兩人一起商量和討論對策,拿出各自不同的看法,並努力完善做到最好。原先小芹眼裏的王川的缺點,現在卻似乎都成了優點。小芹發現,如果不是王川謹慎、嚴肅,對工作要求嚴格,他們的工作進度也不會那麼神速、高效。
在慶功宴上,老板大肆地表揚了小芹和王川為公司帶來的不菲利益。兩人交換了眼神,熱烈地擊掌慶祝。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萊因哈特·賽爾頓教授有一個著名的“博弈”理論。假設有一場比賽,參與者可以選擇與對手合作或競爭。如果采取合作策略,可以像鴿子一樣瓜分戰利品,那麼對手之間浪費時間和精力的爭鬥就不存在了;如果采取競爭策略,像老鷹一樣互相爭鬥,那麼勝利者往往隻有一個,而且即使是獲得勝利,也要被啄掉不少羽毛。
年輕人在增加自己的競爭能力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了向他人學習、同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隻講競爭,不講合作的話,就121會陷入孤軍奮戰的困窘之境。
學會容忍,學會接受,學會改變。
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因此,我們需要改變對競爭對手的態度,不要固執地認為某人就是你永遠的競爭對手,某人就是你永遠的合作夥伴。現代社會沒有永遠的對手,也沒有永遠的夥伴。
多聽取,多積累,多學習。
職場上的學習與學校的學習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學校的學習大多是為了理論知識的積累,而工作中的學習卻是為了將所學的理論應用於實際,在於經驗的積累。
在向他人學習、同他人合作的過程中積累經驗,既把競爭對手當成合作夥伴,又要把合作夥伴當成競爭對手。靈活變通的情況下,你才會學到更多的東西,你才能應對將來更多的競爭。
會合作的人事事易成,不會合作的人不僅會經常遊離於團隊之外,而且阻礙了自己前進的步伐。
12235.成功在於動力的積累———飛輪效應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起來,剛開始我們必須使出很大的力氣,每轉動一圈,都很費力。如果在開始的時候不斷地加力,讓它正常轉動,那麼,每次推動所積累的動量以及飛輪自身的重量都會使飛輪轉得越來越快。到後來,我們隻需要使很小的力,就能使飛輪的速度越來越快。
我們經常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我們剛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覺得很吃力,但一旦你堅持不懈地加油,那麼事情總會朝著我們預期的方向順利、快速地發展。
我們不能說是某一次推動飛輪達到了突破點,而是我們每一次的推動都在起作用。因此,我們做事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有一個年輕人渴望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工作。大學畢業後,他拿著麵試材料去一家外企應聘軟件技術支持人員。由於準備不充分,加上他確實沒什麼資曆,麵試很糟糕。他用並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還沒準備好。在結束的時候,麵試官隨口說了聲:“你下次準備好了再來吧!”
一個月後,這個年輕人再次走進了這家公司的大門,這次他做了123充分的準備。為了回答麵試官問的專業技術問題,他找到做軟件開發的師兄,看了很多的項目方案,不懂的技術參數還著重問過師兄,不僅如此,他還花了一周的時間,重點練習了英語口語。這個月,他為了準備這個,基本上是足不出戶。
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是比起第一次來,要好多了。這次他的麵試通過了,但是筆試沒有通過,因為有幾道題是實際的操作題,他的經驗還不足以完成這些題。麵試結束的時候,麵試官依然微笑著對他說:
“這個職務目前還不適合你,你還是準備好了再來吧!”
這個年輕人有點灰心,他決定先不進這個難進的外企了。自己應該先到一個小公司的基層,把基礎打好,“準備”完善了,再去那裏麵試。他一定要讓那個麵試官看到,自己有一天是合適這個職位的。
於是,這個年輕人找到了與這個外企相關的一個維修服務站,做學徒,從最簡單的工作開始實習,他要在這裏多積累經驗。他知道自己現在做“維修”工作,是為了將來做“開發”工作做準備。
在維修服務期間,他了解到了那家外企產品的各種型號、外觀設計、功能、返修率以及產品存在的漏洞等。兩年以後,他感覺時機成熟了,又到了那家外企應聘。巧的是,還是那個麵試官。這次的麵試,可以說是相當的精彩,他對產品未來發展的陳述,讓麵試官側目,因為這個年輕人說到的很多問題,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麵試官叫來了技術總監,兩人又重點麵試了他,這次薪水和待遇都談好了。
麵試結束的時候,那個麵試官拍著他的肩膀說:“小夥子,你這麼優秀,為什麼早兩年不過來試試呢?”很顯然,這個麵試官沒有認出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