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尚可喜就領著擁戴自己的一萬餘兵民以及一批軍器輜重投奔了後金。
人才的獲得對於皇太極那樣的創業雄主有時真算得上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像尚可喜那一類頎偉的漢子,皇太極單單是看一眼已是滿心歡喜了。皇太極答應要給尚可喜一個生命中的支撐,有什麼事情是他們做不成的呢?
這階段的曆史有一種慣性,但凡是崇禎帝無法盡用的人才到了皇太極之手往往煥然一新,這似乎也不可以全然責怪崇禎的有眼不識金鑲玉,說起江山易改時的一種落花無言、人淡如菊,那才是一種傷心無限的意趣哪!
盡管尚可喜還來不及為皇太極建功,皇太極仍然在是年的四月授予尚可喜總兵官的實銜,不久,即晉封為智順王,全軍號稱“天助兵”。
孔、耿、尚三人帶著兩支建製完整的軍隊投誠過來之後,皇太極不再采用從前處理投降官兵的粗暴做法:強行打亂他們的編製,把投降的蒙漢官兵分解到女真八旗中去,使他們處於女真貴族的嚴密監控之下。皇太極考慮到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大了,將來可能把這個國家侍弄到更強大,如果還是像從前那樣,隻依靠少數幾位女真族熟手幫襯,這如何能應付得來更大的場麵?因此,把蛋糕做大了的皇太極也必須把蒙漢各族的軍事精英們吸納到高級領導層,與他們共同分享指揮後金軍事係統的樂趣。
考慮到孔、耿、尚三人的戰隊俱有懂水戰、武裝先進的特點,那是後金兵從前頗為陌生的一個領域,因此,皇太極就原封不動地保留了兩支軍隊的建製。
其時,皇太極特意給孔、耿的“天佑兵”趕製了一麵以白邊鑲邊的黑色旗纛。尚可喜“天助兵”則另有一麵中間鑲嵌著一輪白色圓月的黑色旗纛。
為了防止個別吃飽了撐得慌的旗主故意找孔、耿、尚三人指手畫腳;皇太極給“三順王”的級別待遇基本上與八旗旗主差不離,有什麼事直接找大佬皇太極彙報就得了,這實際上增加了皇太極直屬旗隊的分量。
昭梿在《嘯亭雜錄》中對此有一段評價:孔、耿、尚“三順王”,對於皇太極知恩圖報,“故其將卒皆用命”。
這就觸發了皇太極的一個靈感,他覺得:為何不進一步把目前分散於女真八旗中的蒙漢優秀軍事人才再仔細地選拔一番,也給他們一個獨立成軍、放手大幹的機會呢?這樣做的好處是明顯的:一則可以未雨綢繆地抑製著女真八旗旗主們尾大不掉局麵的形成;二則不也能使其他的蒙漢將領,像孔、耿、尚三人那般,心情愉快地為後金國效力嗎?
皇太極這人做事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摸索著幹,一個好的點子在腦海中形成了,他從來不要求它是盡善盡美的,他隻要求屬下在實施的過程中盡可能地修正它,使它看上去基本上合情合理就得了。
大約在孔、耿、尚獨立軍團成立後不久,皇太極即命令漢官馬光遠再組建一支黑色旗幟的漢兵旗隊。馬光遠漢兵黑旗中的班底人馬有許多人是大淩河之役中投降的“祖家軍”。
大清江山由女人一手締造,孝莊為開清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