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4 劉旦宅畫的賞析
成名成家,談何容易啊!可是我在畫友中,卻有出於例外的。棲遲海上,一下子聲譽隆上,有口皆碑,被推為畫苑巨子,較前的為唐雲,較後的為劉旦宅。這是不是出於偶然的幸致,不是的。原來他們對於六法植根既深,培柢又固,一旦應候花發,自然姹紫嫣紅,有目共賞了。尤其劉旦宅,在丹青上是位多麵手,山水雄渾逸宕,兼而有之。花,設色冷雋,韻味盎然;人物則偏側反正,各極其變,線條之美,力臻上乘,真可謂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凡此種種,都從傳統的矩規,邁出創新的步子。
查初白不是有那麼一句“小像焚香拜美人”,指的就是仕女畫。我喜歡仕女畫,更喜歡劉旦宅所作的仕女畫,我曾把他所作的《紅樓十二金釵》和改玉壺所作的《紅樓夢圖詠》相對照,總覺得改畫失諸板滯,不若他的靈活生動;改所作的麵目都是差不多的,幾使人不辨誰是黛玉,誰是寶釵。他能在表情上注意著,不但繪出其人外在的容貌,複能繪出其人內在的性格,且同樣的眉嫵眼波,柳腰櫻口,從大同中找出其小異,以示區別,加諸配合著各人的周圍事物和生活習慣,如黛玉的竹,寶釵的扇,妙玉的梅,李紈的稚子,惜春的文房四寶,元春的鳳冠霞帔,那就確定其人,不能移動了。尤其繪史湘雲,醉睡花茵中,諸嬋娟拱列哄笑,襯托出湘雲的放誕與嬌憨,確是神來之筆。
這次他挾著若幹年來的精品,來港舉行畫展,天南地北,相距迢遙,而在藝術上一脈相通,交流觀摩,益增成效。一方麵又給那素所傾慕他的藝事,而沒有親睹他的手跡的,在這難得的機會中,觸目琳琅,盈壁縑素,大大地欣賞一番,這當然是香港同胞的眼福,幸勿失諸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