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讓孩子聽話的攻心術 1.對孩子別過於苛刻
心理學告誡人們,孩子的自尊可以看作是對自己身體、能力、表現等感到滿意的一種心態。不同的孩子會有個別差異,有的孩子美,有的孩子醜,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胖,有的孩子處事靈活,有的孩子遲鈍,等等。孩子很容易感受外界給他們的評語,所以父母的育兒工作之一便是維護和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1990年《財星雜誌》有一篇標題為“為什麼評分得A的主管卻是評分得F的父母”的封麵故事。據觀察,成功主管的子女比較可能發生情緒與健康問題。譬如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同一家公司,主管的子女每年有36%接受精神異常或濫用藥物的治療,非主管的子女隻有15%。報告中又指出,主管長時間工作與個人特質(完美主義、沒有耐心)是問題子女的元凶,並忠告精力充沛、對自我要求過於苛刻的管理者,需要學習如何不傷害子女的自尊與自信。
孩子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作為家長,你一定要明確:孩子年齡小,還不具備辨別是非真假的能力。他們在喜歡一樣東西的時候,往往想據為己有。他們在情緒得不到滿足時,會生氣甚至發脾氣,以破壞物品或攻擊他人等行為發泄心中的不滿——而這些,都屬於一個正常孩子的情緒反應,是他們特有的性格特點,我們不能一味地認為孩子是不講理、自私或有暴力傾向,而要從實際出發,幫助孩子辨別對錯,滿足他們合理的需求。
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家長要首先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馬上指責孩子,應當心平氣和地了解孩子做出此種行為的原因。待到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不良影響,並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如將弄亂的玩具收拾整齊,向被自己傷害到的同伴道歉等等。
在批評或是幫孩子矯正錯誤的過程中,一定時刻不要忘記維護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不嘲弄孩子,重視與孩子相處時的禮貌,向孩子承認錯誤,減少孩子的難堪情緒等。
很多人在事業上是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但在家庭生活中卻扮演著失敗的父母角色。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錯過了最佳教育時期,真的就後悔莫及了。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做到不遺餘力。不管有多忙,也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傾向,適時糾正孩子的缺點,幫孩子建立完美的人格、心態,這是你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