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讓孩子聽話的攻心術 2.向孩子敞開心扉
在中國的親子關係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父母往往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卻要求孩子能夠向父母吐露一切,這種不平等的關係是親子溝通的一道屏障。
劉先生不苟言笑,嚴肅古板,是一位典型的威權父親,他可能從來未曾體會孩子的感覺,也可能從來沒能欣賞孩子的笑容。由於年老,他負責社區的清潔工作。社區的孩子們都知道,劉先生很凶,脾氣暴躁,沒人敢接近他。
劉先生的孩子們,雖然都認真工作,但是都文化程度低。他們懼怕父親。碰到爸爸在場,尤其是吃飯的時候,都不敢講話。孩子先幫爸爸把飯端好,稍有一些地方不符合父親的意思,就得挨罵。有時鄰居能親眼看見,他的小孩在做家務時,稍有動作慢一點兒,他就大吼大叫,孩子們嚇得不敢講話,低著頭賣命工作。
孩子們慢慢長大,都離開了家庭。這位父親孤單地過著生活。後來,劉先生年老體衰,生病了,沒有一位孩子願意去照顧他,惟獨年老的太太在身旁照顧。病症愈來愈嚴重,劉先生去世了,而他跟孩子的關係也隨風而逝。
誰說老劉先生不愛他的孩子?他像牛馬般地努力工作,誰說不是為了家人幸福?隻是因為時代與文化環境的捉弄,讓他觀念跟不上來,變得僵化,不知該如何跟孩子做有效溝通,如何溫情相處。他的苦,不是他自己願意的啊!每當見到許多孤單而受苦的老父親們,我們的內心就有同樣的感觸。
傳統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既熟悉,又陌生”。有一位接受調查的成員無奈地說出自己對父親的感覺:“我的父親是個非常嚴肅的人。從很早以前,我們的溝通就很少、很淺,單獨和父親相處,竟會帶給我許多焦慮和不安。並不是因為我畏懼他,而是不知道如何與一位陌生人相處所帶來的情緒和反應。即使到了今日,我明白這樣的關係是我心中一個難解的結,但我依舊不知如何與父親接近。”
這種父親們往往都堅持父親的權威不容侵犯。若孩子“不聽話”、“不乖”,等於是漠視他的命令或者是忤逆他。這會使他感覺權威地位動搖,因而他需采取非常手段(打、罵之類),鞏固他的父親地位。即使他自己做錯事,也不願向孩子道歉。父親對其他人都可以道歉,惟獨對自己的小孩不行。一個擁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會願意長期忍受父親如此的教導方式嗎?
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父母總是想讓孩子向自己敞開心扉是不行的,父母也需要向孩子敞開心扉。父母隻有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才能得到孩子的認同,從而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
當孩子關切地問父母“你為什麼不高興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煩?”“你有什麼麻煩,能不能告訴我?”的時候,就應該認真地考慮一下,是否應該敞開心扉跟孩子談一談。但到底要怎麼談呢?如果隻是搪塞敷衍地說:“沒什麼,很好。”或“不關你的事,去玩你的吧!”那就等於是將孩子對父母的關心推開。
父母真誠地向孩子敞開心扉,表現了對孩子的尊重和信賴。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父母也是如此。在孩子麵前,以一種輕鬆的方式讓孩子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僅讓孩子覺得你更親近,從而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而且能把一種坦然、放鬆的處世態度傳達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