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周期布局-把握衰退與繁榮的節奏 3.誰理解了“混亂”,誰就能致富(1 / 2)

第一章周期布局-把握衰退與繁榮的節奏 3.誰理解了“混亂”,誰就能致富

任何一次危機,都是一次重新洗牌和財富再分配的過程。“危機”意味著危險下的機會,是財富重新分配的重要方式。

麵對眼前的這次危機,讓我們先來回顧曆史。

在1929年的金融風暴中,華爾街首先坍塌,這是場富人的劫難。在隨後的十年大蕭條中,美國一半的勞動力被閑置,共損失了一億零四百萬個勞動年。經濟生產總值的損失,如果以二十年代的雇用水平計算,按當時的美元價值達到了3600億,足可以蓋3500萬所住宅、造將近1億8千萬輛車,建70多萬所學校!與此同時,大約1300萬人失業。這些人中絕大部分是家裏唯一的工作人口,這也就意味著千萬個家庭失去了收入。乃至羅斯福在1937年還說:三分之一的國民長年衣不蔽體、居無所安、營養不良。一句話,饑寒交迫,已經成了美國社會的日常現象。

從1929到1933年,美國的結婚率降低了22%,因為人們結不起婚。離婚率則降低了23%,因為大家同樣離不起婚。困守在臥室裏的夫婦,甚至性生活的頻率也大大減少,乃至生育率下跌了15%。這個最大的移民接收國,1931年竟有幾十萬人申請到蘇聯去工作!

終於,在二戰結束後,美國產品隨著馬歇爾計劃如洪水般地席卷了世界,整個西方世界變成了美國的龐大市場。更重要的是,“新政”建立了社會安全、失業保險、醫療保障和醫療輔助等等一係列福利措施,重新分配了財富。

到戰後的五十年代,美國進入了勞工的黃金時代,乃至有大學教授的孩子高中畢業就到工廠做工,享受著優厚的福利,生活質量超過了當教授的父親。此時美國不僅成了地道的“世界工廠”,內需也隨著勞動階層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擴充。郊區化代替了城市化,以中產階級為基礎的房地產市場,帶動了從汽車到家具、電器的一係列生活革命的消費。美國的男人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信心,把婦女趕回郊外的廚房。這種對婦女的再度壓抑,導致了六十年代女權主義的反叛。這些自然都是後話。等五十年代末美國副總統尼克鬆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莫斯科的美國展廳進行廚房辯論時,美國工人階級的優越生活,竟成了尼克鬆炫耀於世的最大一張牌。

國際投資大鱷索羅斯之所以能夠成功地預測1987年的崩盤,就是從曆史上看來的。他深信經濟危機爆發,往往是長期累積不確定因素並反複醞釀而發生。曆史的經驗往往可以預測未來,因為曆史是會重演的,所以以史為鏡不失為預測未來經濟走向的重要方式。

1929年及1987年崩盤類似之處:短期貨幣市場利率走揚,造成股市資金動能不足,大量美元流入他國中央銀行,美國聯邦理事會沒有注入等量貨幣造成資金流動性不足,1987年下跌幅度36%與1929年相似。我們說這些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曆史往往重演,以史為鑒可以更清楚地看清現在的形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