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周期布局-把握衰退與繁榮的節奏 4.巴菲特與李嘉誠,都是大錢狙擊手(1 / 2)

第一章周期布局-把握衰退與繁榮的節奏 4.巴菲特與李嘉誠,都是大錢狙擊手

之前說道,經濟危機是擋不住的曆史大趨勢,同時又是對財富的重新分配。在這樣的前提下,大部分的人選擇了自我保護的策略,而另一些很少數的聰明人,把握住在了這樣的曆史機遇,成為了富翁。

沃倫·巴菲特就是這樣貪婪的智者,他正是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時期,通過不斷買入便宜的股票而迅速積累財富。

巴菲特大學畢業,跟著格蘭姆教授一段時間後,感到自己已經能夠獨立行事了,他決心開創自己的事業,謝絕了格蘭姆教授挽留,辭職後開了一家“巴菲特投資有限公司”,資產是炒股得來的4萬美元,股東是他們夫妻倆。創業之初,美國經濟疲軟,紐約證券市場處於熊市,巴菲特將主要精力用來創辦實體,開了一家製衣公司,小有積累,但是沒有富起來。一段時間後,他果斷地回到股市中,因為他的天才與興趣是金融投資。他密切關注股市的發展,精心挑選“垃圾”股,同時經常進行實地考察與分析比較。巴菲特有敏銳的市場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題材。

當時,美國的傳播業處於低潮,許多報刊與廣播公司虧損,絕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狀況將繼續低迷,股價會不斷走低,紛紛拋出自己手中的股票。而巴菲特卻認為,它們是成長性企業,後期看好,因為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其股市價值遠遠低於實際價值,在股市上人家拋出,他偏吃進,巴菲特盡一切可能大量吃進包括《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等在內的多種傳媒業的股票。很快,這些企業因業績前景好而止跌上漲,巴菲特再度高價位出手,賺到上百萬美元。巴菲特就是以這種方式進行勤奮耕作,創業兩年後,他的投資公司市值達到2200萬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原來是一家不錯的投資公司,規模不大,但有較好的聲譽,1965年因經營不善,該公司瀕臨破產,每股價格僅12美元。通過反複調查比較後,巴菲特力排眾議,甚至對親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購下該公司,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巴菲特做出了人生轉折中最重要的選擇,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獨立的投資公司,以此進入證券市場,如魚得水,賺盡天下財富。伯克希爾公司開始活躍起來,在1965—1975年美國經濟動蕩的時期,不斷全盤收購或部分收購多家紡織公司、百貨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

一些股票評論家對此非常不理解,認為巴菲特做法保守,盡吃“垃圾”股。巴菲特不為世人的譏笑而動搖自己的選擇,因為他看重的是企業的實際價值。後來人們看到伯克希爾公司的市值不斷上漲,股票從無人問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最昂貴的股票。朋友們也驚奇地觀察到巴菲特的財富如神話般地增長,巴菲特成為了紐約以投資證券致富的新貴族。在最輝煌的時期,巴菲特坐上了世界首富的位子,讓人無不驚訝他的投資眼光。

巴菲特的成功,從另一個方麵反映出他對經濟危機的曆史判斷是明確的。巴菲特知道,經濟危機會讓股價狂跌,股市處於熊市,但是危機之後的繁榮,股市將會一路狂漲,如果在那個時候再投資,自己將失去賺取最大利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