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周期布局-把握衰退與繁榮的節奏 4.巴菲特與李嘉誠,都是大錢狙擊手(2 / 2)

賺錢是一種博弈,對於智者來說,他們不會等到經濟複蘇之後再動手,因為那個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有賺錢的機會,收益必定減少。而經濟危機中出手,將能用最少的錢購買最大的機遇,雖然有風險,但這種投資是相對暴利的。

“超人”李嘉誠的發家史和“股神”巴菲特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是抓住了經濟不景氣時期的機會,實現了財富的快速增長。

李嘉誠創業5年後,“長江”工廠逐漸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型塑膠花廠。李嘉誠被行內人士冠以“塑膠花大王”的雅號。而李嘉誠租用的那所廠房的業主也趁機把租金大幅度提高,這反而促成了李嘉誠自建物業的決心。

1958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興建一幢十二層高的工業大廈,留下數層自用,把其餘的單位出租。大廈落成後,香港物業價格隨即大升。李嘉誠發覺房地產大有可為,於是開始部署把資金投放到地產市場。

60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產經曆一場狂炒後,一落千丈,加上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和政治因素的影響,地皮價格極為低廉。李嘉誠獨具慧眼,認為土地價格將會有再度回升的一天,決定實行“人棄我缺的策略,用低價大量收購地皮和舊樓,在觀塘、柴灣及黃竹坑等地興建工廠大廈,全部用來出租。不出三年,果然風暴平息,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回流,房產價格隨即急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這次他的策略是隻買不賣,全都用來興建樓宇。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麵積共達630萬平方英尺,出租物業超過35萬平方英尺,每年單是收租,已達400萬港元。

1971,李嘉誠正式成立了負責地產業務的“長江置業有限公司”。在“長置”成立大會上,他為日後定下的目標,是超越號稱香港“地產業王”的“置地”。置地公司由英國商人保羅·遮打,跟當時“怡和洋行”的香港負責人祈士域聯手創立,號稱全亞洲最大的發展商,也是全港最大的商業機構。1972年7月,李嘉誠把“長置”易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這年11月,“長實”在香港掛牌,在市麵公開發售。李嘉誠從此進入自己人生的輝煌時期,並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了中國首富。

你可以看到,兩個首富,一個做股票,一個做實業,兩種截然不同的賺錢手段,但卻是一個思路-都是利用了經濟危機時期的動蕩,在別人恐慌和退縮的時候,逆勢而上,一蹴而就,在繁榮時期坐享其成。

正如猶太人財富聖經《塔木德》中所言:“智慧是財富,遠勝於金錢”,隻有擁有大智慧的人,才能賺到常人無法賺到的錢,而經濟危機正是給這些具有大智慧的人最好的禮物。

同時,危機中任何決策都會帶來風險,但你必須看到,高風險,意味著高回報,隻有敢於冒險的人,才會贏得人生輝煌。而且,那種麵臨風險、審慎前進的人生體驗可以練就過人的膽識,這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靜下心來看看吧,在我們對危機充滿驚慌的時候,有些貪婪的智者,已經開始行動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