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現金流布局-現金比利潤更重要 5.警惕債務變成陷阱(1 / 2)

第三章現金流布局-現金比利潤更重要 5.警惕債務變成陷阱

貸款催繳機構一天之內至少會打過來20次電話。要想獲得片刻的寧靜,黛安·麥裏歐隻有將電話塞進洗碗機中才行。

但是就在麥裏歐女士遭遇此次金融困境之前,她可是放貸機構夢寐以求的顧客。她有兩筆抵押貸款,利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增加,還有汽車貸款和費用頗高的信用卡債務。她離婚了,與20歲的兒子同住,需要同時做兩份工作才能支付得起她在費城郊區的農場中購買的一處兩居室的小房子、上班時駕駛的起亞汽車以及她所鍾愛的手提包和其他小玩意。

但是在07年,接二連三的緊急醫療問題使她出現了財政危機。她再也支付不起房屋貸款,也沒有錢來償還信用卡賬單了。更糟糕的是,她失業了。現在,她的住房也已經喪失抵押品贖回權,而且她的信用等級也已經變得一塌糊塗。

47歲的麥裏歐女士坦然承認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出現這樣的財政困境,她的合作夥伴當然也難逃幹係。近年來,她的那些合作夥伴們,包括金融巨頭花旗集團、美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和通用電氣金融財務有限公司等,總共征收了她超過40%的稅前收入,用於支付利息,另外她還需要花費數千美元的其他費用。

多年以來,美國人的支出一直超過他們的收入,這使得一大批和麥裏歐女士一樣的美國人走到了財政懸崖的邊緣。他們累積了巨額的債務,而且這個雪球越滾越大,因為利率和其他資費不斷增加。

盡管每一個背上巨額債務的人所麵臨的情況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美國的放貸機構所采取的能夠獲得可觀利潤的放貸行為已經使得億萬美國民眾-無論男女老少,無論本土居民還是外國移民,無論家庭殷實的還是貧困-都走到了破產的邊緣。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把自己看作過去的淘金者:負債累累,卻又無力償還。

現在,不僅僅是個人麵臨困境,整個美國經濟都顯得舉步維艱。在過去為諸多的銀行帶來了豐厚利潤的那些做法已經動搖了整個國家金融體係的基礎。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無力償還債務,銀行的虧損額倍增,給他們的股東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

1757年,本傑明·富蘭克林寫道:“寧可不吃晚飯上床去,也好過早晨在債務中醒來。”

今天,大量的美國失業人群無法支付信用卡債務的情況明顯增加。

半年以前,個人信貸的災難尚還被抵押貸款和房產的災難掩蓋著,甚至,當2007年的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衰退影響到消費者支出時,是信用卡挽救了市場。如今的情況已是積重難返,恐怕正如穆迪經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讚迪所言:“2008年整個一年,信用卡質量都將進一步惡化。”

在土耳其,巨大的變化帶來了令人生畏的統計數字。消費者群體表示,從2003年到2006年,一共有41人因為信用卡債務而死亡,有些人是自殺,有些人則是因為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