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成本布局-公司的錢是怎樣溜走的 2.幹得多不如賺得多(1 / 2)

第七章成本布局-公司的錢是怎樣溜走的 2.幹得多不如賺得多

在不考慮稅金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收入扣除成本,所以增加企業利潤的方式無外乎三種:增加收入;減少成本;既增加收入又減少成本。增加收入是你的長槍,你要指揮你的企業,用長槍去衝鋒陷陣,增加收入來源。與此同時,降低成本就是你的砍刀,你要在你的企業後方,用砍刀砍掉所有不必要的花費,把成本砍到最低,這樣你才能勝券在握。

很多企業的員工甚至企業家都會這樣理解:我們的公司很賺錢啊,你看收入有100,減掉成本50,我們的利潤有50呢。不是這樣的,收入減掉直接成本不是利潤,不管你客戶簽不簽單,也不管銷售業績高低,反正費用和稅收跟定了你。這讓很多企業家想不通,自己的工作做得那麼好,收入那麼高,為什麼還是沒有利潤,沒有現金。

這是個微利經營的時代,幹得多不如賺得多,拚的就是節儉。全世界成熟的企業家,他們一上任基本上都要揮大刀。提升收入,要把收入從10提升到11、提升到12,那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也有這樣的可能,你收入雖然提高到了11,成本卻也提高到了10,11-10=1,利潤還是沒有上升。企業要獲取利潤,最快的速度就是控製成本,用刀法。

實際生活中,大部分企業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增加收入上。的確,開源是企業創收最傳統和直接的方式,然而不可忽視的是,開源的代價也是驚人的,並且伴隨著的巨大的不確定性。麵對未知的市場,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在自己的產品上,其間更要經曆一個漫長而多變的被市場接受的過程,最終才能轉化成實際的利潤。且不論短期內投入與產出的懸殊比,最終能否在這場負多勝少的角逐中脫穎而出更是一個最大的未知數。尤其在成熟市場中,每擠占一分的市場份額往往需要付出十分、二十分的代價。

而且,綜觀全球,金融風暴的爆發日漸頻繁。20世紀80年代初,智利和摩洛哥遭遇金融危機。90年代初,危機登陸瑞典、芬蘭、挪威以及很多處於轉型期的社會主義經濟體。1994至1995年,危機席卷委內瑞拉、巴西和墨西哥;1997年,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以及其他幾個亞洲國家也遭殃及。1998年,俄羅斯因債務拖欠引發的震蕩,衝擊波甚至波及遠在南美的巴西。

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開源創收更加困難,而減少成本給企業創收的模式則完全不同。

首先,減少成本所需要麵對的是比未知市場確定的多的企業內部環境。確定自身企業的狀況比起確定一個市場的狀況偏差率要低的多,因此對症下藥而卻收效甚微的情況也會小很多。而更重要的區別是,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幾乎不需要考慮競爭對手的因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