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名人做人的成敗得失 3.致力慈善事業,澤福後世的安德魯·卡耐基(1 / 1)

第十二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名人做人的成敗得失 3.致力慈善事業,澤福後世的安德魯·卡耐基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敬,不僅因為他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在事業成功之後,毫不猶豫地將賺得的龐大財富,幾乎全部捐獻給了社會公益事業。他的後半生,主要致力於慈善事業與世界和平。

卡耐基早在33歲的那一年,就在日記上寫了下麵的一段話:“對金錢執迷的人,是品格卑賤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賺錢的事業,有一天自己也一定會墮落下去。假使將來我能夠獲得某種程度的財富,就要把它用在社會福利上麵。”

“富人應該為他的無窮財富而感激。在有生之年,當他們支配這筆財富時,應該多做一些捐贈活動,這樣社會上的其他人就可以長期從中獲益,而他們自身的生命價值也將得到盡可能大的體現。他捐款2,500萬美元,在華盛頓創立“卡耐基協會”,由美國國務卿約翰任會長,主要用來發展科學、文學和美術事業。該協會曾建造一艘“卡耐基號”海洋調查船,修正了世界航海圖。此外,還在加州山頂上建造威爾遜天文台來觀察太空。對這個協會,卡耐基在隨後的一些年裏一再追加資金,累計捐款達7300萬美元。

與此同時,卡耐基在他的第二故鄉匹茲堡創辦了“卡耐基大學”。該校於1949年與美國另一大享威廉·梅隆創辦的工業管理學院合並,成為現在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學,它的計算機、理學、美術及工業管理專業均堪稱世界一流。他後來又在美、英各地捐資創辦了各種學校和教育機構。這類用於建造教育設施的捐款,達9000萬美元之巨。

在隨後的幾年中,卡耐基又設立了若幹項基金。他捐資500萬美元,設立“舍已救人者基金”,對在突發事件中為救助他人而犧牲或負傷的英雄及其家屬予以獎勵或救濟。他捐資3

900萬美元,設立“大學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他還設立了“總統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對美國總統或作家的晚年給予資助。此外,他向11個國家提供了“卡耐基名人基金”,並以1000萬美元設立“卡耐基國際和平財團”,專門資助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人們。

1911年,年邁的卡耐基夫婦由於10年來一直直接參與捐獻工作,身心都深感疲憊,因而,卡耐基決定再以僅餘的1.5億美元設立了“卡耐基公司”,讓公司人員代理他們的捐獻工作。

直至生命結束之前,卡耐·基都在為社會奉獻著他的財富,其捐獻總額高達33

000多萬美元。當然,在他身後,“卡耐基公司”及各項卡耐基基金依然在實施他的捐獻計劃,況且這筆巨款還會不斷地增加利息,或賺進紅利,實際上他在世界上捐獻的數額遠大於這個數字。

卡耐基由此開啟了(慈善)基金會製度的先河。他對富人的定義影響和激勵著此後一批批巨富將絕大部分財產捐出,成立專門基金會,由那些有思想而且認真的人掌握財富,並為大眾利益逐年運用財富,根據社會所需進行分配。卡耐基的定義是:“富人應成為生活簡樸無華的典範,杜絕招搖與奢侈。他隻對親屬提供保證其合理需求的適當費用,並將此外的多餘收入視為由他管理的信托基金。他應當精心籌謀,使這些錢對社會產生最佳效果——這樣,富人就隻是他的窮兄弟的代理者和信托人,用他管理上的超人智慧、經驗和能力來為他們服務。”

卡耐基在思考管理財富的問題時提到關於死後財富有三種處理方式:

第一,作為遺產由死者家屬繼承。這種是最不明智的,雖說是人之常情,但卻是一種誤其子弟的感情,這樣做的大部分結果都對子女不利。有識之士說“我給兒子留下萬能的美元,無異於給他留下一個詛咒”。

第二,死後捐贈給公共事業。這種方式的結果是,死者的真實意願往往不能達到,遺產花得冤枉,最終變成了遺囑人幹蠢事的紀念碑。施舍從不能改變個人或民族的處境,與其把富人的百萬家私拿去鼓勵懶惰、酗酒和下流,不如把它扔到海裏。賺錢需要多大本領,花錢也需要多大本領,如此才能有益於社會。

第三,由活著的所有者進行管理。這種方式,是建立一個把少數人的剩餘財富以最佳方法變為多數人財產的理想之國,這筆財富雖由少數人管理,目的卻是為了公眾利益。

大富翁把自己的財產捐獻出來,這也算成功麼?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卡耐基隻是成為“鋼鐵大王”,有人會崇拜他,但也有人會認為他冷酷無情。而卡耐基的捐獻則使後人對他的看法隻剩下了崇拜和尊敬。關鍵是:卡耐基對財富的觀念影響了後世一代又一代人,將自己的財富用於社會大眾,給世界帶來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