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實戰篇——玩轉理財工具,笑傲財富江湖 第24課保險是人生的防護牆:學會買保險,人生更安全(2 / 3)

團體保險包括團體人壽保險、團體年金保險、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團體健康保險等,在國外發展很快。特別是由雇主、工會或其他團體為雇員和成員購買的團體年金保險和團體信用人壽保險發展尤為迅速。團體信用人壽保險是團體人壽保險的一種,是指債權人以債務人的生命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團體年金保險已成為雇員退休福利計劃的重要內容。近幾年,美國有些雇員福利計劃中還加入了團體財務和責任保險項目,比如團體的私用汽車保險和雇主保險等。我國保險公司也開展了團體壽險、人身意外傷害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團體保險業務,但險種還不完善。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商業保險的作用將不斷加強,團體保險應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4.原保險與再保險

發生在保險人和投保人間的保險行為,稱之為原保險。再保險(reinsurance)也稱分保,是保險人在原保險合同的基礎上,通過簽訂分保合同,將其所承保的部分風險和責任向其他保險人進行保險的行為。簡單地說,再保險即“保險人的保險”。

我們把分出自己直接承保業務的保險人稱為原保險人,接受再保險業務的保險人稱為再保險人。再保險是以原保險為基礎,以原保險人所承擔的風險責任為保險標的的補償性保險。無論原保險是給付性還是補償性,再保險人對原保險人的賠付都隻具有補償性。再保險人與原保險合同中的投保人無任何直接法律關係。原保戶無權直接向再保險人提出索賠要求,再保險人也無權向原保戶提出保費要求。另外,原保險人不得以再保險人未支付賠償為理由,拖延或拒付對保戶的賠款;再保險人也不能以原保險人未履行義務為由拒絕承擔賠償責任。

再保險是在保險人係統中分攤風險的一種安排。被保險人和原保險人都將因此在財務上變得更加安全。利用再保險分攤風險的典型例子就是承保衛星發射保險。該風險不能滿足可保風險所要求的一般條件。保險人接受特約承保後,將麵臨極大的風險,一旦衛星發射失敗,資本較小的公司極可能因此而破產。最明智的做法是將該風險的一部分轉移給其他保險人,由幾個保險人共同承擔。

5.車險

車險即機動車輛保險,也稱汽車保險,是指對機動車輛由於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負賠償責任的一種商業保險。

機動車輛是指汽車、電車、電瓶車、摩托車、拖拉機、各種專用機械車、特種車。

機動車輛保險為不定值保險,分為基本險和附加險,其中附加險不能獨立保險。基本險包括交強險,第三者責任險(三責險)和車輛損失險(車損險);附加險包括全車盜搶險(盜搶險)、車上責任險、無過失責任險、車載貨物掉落責任險、玻璃單獨破碎險、車輛停駛損失險、自燃損失險、新增設備損失險、不計免賠特約險。我們通常所說的交強險(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製保險)也屬於廣義的第三者責任險,交強險是強製性險種,機動車必須購買才能夠上路行駛、年檢、上戶,且在發生第三者損失需要理賠時,必須先賠付交強險再賠付其他險種。

人生各個階段的保險規劃

人生每個階段麵臨著不同的風險。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應該為自己購買一份保障。生活重心不同,每個階段的保險規劃也應有所不同。

第一階段,成年之前的保險規劃:0~18周歲

這是由父母替孩子買保險的階段。在0~8歲這個幼兒時期,容易得一些流行性疾病,所以建議要多買醫療險。

而到了8~18歲少年時期,比較適合選擇時間間隔短的分紅產品,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教育金給付。當然,還可以考慮繳費和支取都非常靈活的萬能壽險。同時,這個年紀的意外險、醫療險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階段,單身貴族時期的保險規劃:22~28周歲

年輕人剛步入社會,一般都有一定收入,但可能不高也不太穩定。在消費方麵往往無計劃,大手大腳的而不易有積蓄,經常會出現日後需要錢用時無大量現錢可用的情況。同樣也因為年輕,人們承受失業等問題的能力強,抵禦疾病的能力也比較強。

初入社會的人為規劃好錢財,從儲蓄方麵考慮可以購買如5年、10年的儲蓄投資型保險,在獲得保險保障的同時,可變相獲得一份“儲蓄投資”。也可購買消費型的意外險,因為價錢便宜,而且可以獲得較高的保障。

健康方麵,主要考慮中短期的住院醫療險和重大疾病險等。之所以建議買中短期保險是因為人還年輕,來日方長,而且保費便宜,成本低,保障高。儲蓄型的重疾險是越年輕越便宜,而且身體健康保險公司容易受理,如情況允許也可以考慮。

第三階段,走進婚姻後的保險規劃:28~35周歲

結婚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保險需求也要大大提升,此時需要從整個家庭的風險角度選擇保險產品,包括萬一身故或失去工作能力時,如何保障親屬的生活,同時也應考慮未來的養老金以及子女教育經費、醫療資金、房屋貸款等。這一時期的保險設計,一般以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為主。夫妻雙方都可以選擇保障性比較高的終身壽險,並附加一定的醫療險和意外險。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還可以選擇投資分紅類產品。

第四階段,為人父母時候的保險規劃:35~60周歲

當為人父母的時候,麵臨小孩的受教育、不斷成長,而自己也不斷變老;上有老,下有小,麵臨的各種問題也最多。這時就應該把家庭成員當作一個整體來統一考慮了,不同的成員有不同的保險需求。

一方麵,應該購買意外疾病險,其中家裏的經濟支柱是重點投保對象,也就是說給賺錢最多的人買最好最多的保險。首先,為其買意外疾病險,萬一遭遇不幸,賠償金將給家庭設置了一個保險屏障;其次,可以為其購買人壽保險,如果不幸去世,所投保的壽險也會全額給付養老金。再次,可為其他家人選擇重大疾病和醫療保險,以保證萬一患病時不致對家庭經濟造成衝擊。醫療險有普通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住院保險,可按照每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一項乃至多項。

另一方麵,若是為了籌備子女的教育經費,則可以選擇教育金等儲蓄性的商品。子女還小時,可以購買一些有關兒童保險的複合險種,這些險種能夠覆蓋孩子的教育、醫療、創業、成家、養老等,能有效保障孩子的方方麵麵。

第五階段,退休養老時期的保險規劃:60周歲以後

隨著現代人平均壽命的延長,退休後的生活保障問題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按一般人60歲退休計算,退休後約有15~20年的經濟衰退期。因此,應該在青、中年的時候為自己積累一筆足以支付老年生活的基金。對於那些即將邁入退休期的中年夫婦,由於孩子已經基本獨立,家庭負擔減輕,尤其不要忘記為退休後的老年生活費用和醫療費用做準備。買養老保險與健康醫療險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學會買保險

購買保險的可以參考以下原則。

1.量入為出

2007年,由於生意做得很紅火,周女士便在當地一家保險公司買了一份保期10年的保險,年繳保費6600元,繳了兩年共計13200元。可到了今年由於家裏有事,自己經營的生意也開始走下坡路,周女士對這每年6600元的保費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於是向保險公司提出了退保,可按保險公司的有關規定隻給退還了1000多元錢。遭受了這麼大的損失,周女士後悔不已:“當初保險時如果能理性些,量入為出,也許不會到今天的地步。”

據了解,時下,隨著人們對保險認同度的增加,像周女士一樣因支付能力發生變化而無法按期續保的投保者也越來越多。對此,有關理財專家提醒,由於當前保險品種紛繁複雜,想要買保險的人必須掌握“量入為出”的原則,以避免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