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實戰篇——玩轉理財工具,笑傲財富江湖 第24課保險是人生的防護牆:學會買保險,人生更安全(3 / 3)

投保的時候應該因人而異。有的20多歲的年輕人,剛剛走向社會,就給自己買入好幾份保險,一旦工作出現不穩定,就很難繼續繳納高額的保險費,到時如果退保就會造成損失,不退保又實在難以維持,處於兩難的尷尬境地。而老年人一般工作相對穩定,經濟收入趨於平衡,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但由於身體或其他方麵的原因,可能導致平時開支出現劇增,如果投保了繳費比較高的保險,則到時可能繳不起保險費,這在現實中已不乏其例。作為一個理智的消費者,應該根據自身的年齡、職業、收入等實際情況,力所能及地適當購買人身保險,既要使經濟能長時期負擔,又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投保人應理性選擇保險險種,在投保過程中主要考慮三方麵因素:一是適應性。自己或家人買保險要根據需要保障的範圍來考慮;二是經濟支付能力。買保險是一種長期性的投資,每年需要繳存一定的保費,每年的保費開支必須取決於自己的收入能力,一般不要超過年收入的10%~20%;三是選擇性。個人或家人都不可能投保保險公司開辦的所有險種,隻能根據家庭的經濟能力和適應性選擇一些險種。

2.適應性強

投保前,應當注意研究保險條款,因為任何保險都不是無所不保的,條款中明確規定了哪些是屬於保險責任範圍,哪些不屬於保險責任範圍,而哪些是作為責任免除的,從中可以明確這種保險能為你提供什麼樣的保障,然後根據各種保險條款所提供的保險責任選定保險品種,以滿足你的保險需求。研究保險條款不僅要了解保險責任和險外責任,還應當了解保險費負擔和保險金額情況。保費是多少錢,保險金額是多少,保障範圍有多大,可以享受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如萬一在海外遇到麻煩是否可以通過保險公司得到某種救助,應履行哪些手續等。總之,要經過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在明確各種權利義務的基礎上再來挑選適合自己需要的保險品種。

3.購買應有合理的順序

總的來說,人壽保險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保障型、醫療型、養老型、教育型和投資型,而購買保險的順序也應該是先有意外保障,再有醫療補貼,然後考慮補充養老;有小孩讀書的話還要在這同時考慮小孩的教育基金,如果還有閑置資金,則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喜好,購買一些適合自己的投資類險種。

4.合理搭配險種

投保人身保險可以在保險項目上搞個組合,如購買一個至二個主險附加意外傷害、重大疾病保險,使人得到全麵保障。但是在全麵考慮所有需要投保的項目時,還需要進行綜合安排,應避免重複投保,使用於投保的資金得到最有效的運用。在購買險種的比重方麵,也要做科學安排。據專家統計,中國人用來投資保險的資金,一般占其年收入的10%~15%之間。如果有社會保險的人,則建議用年收入的10%左右來投資保險,而且應在先有意外保障、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再做養老和投資的計劃。

5.利用免賠額

免賠額,顧名思義,是免賠的額度,指由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事先約定,被保險人自行承擔損失的一定比例、金額,損失額在規定數額之內,保險人不負責賠償。

如果有些損失消費者可以承擔,就不必購買保險,可以通過自留來解決。當這個可能的損失是自己所不能承擔的時候,可以將自己能夠承受的部分以免賠的方式進行自留。免賠要求被保險人在保險人作出賠償之前承擔部分損失,其目的在於降低保險人的成本,從而使得低保費成為可能。對被保險人來說,由自己來承擔一些小額的、經常性的損失而不購買保險是更經濟的,自留能力越強,免賠額就可以越高,因為買保險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預防那些重大的、自己無法承受的損失。免賠額過低,固然可以使各種小的損失都能夠得到賠償,但在遇到重大損失時,卻會得不到足夠的賠償,這是得不償失的。

保險理賠注意事項

王先生2007年買了意外傷害險,期限是5年。

2007年十一假期的時候,王先生在街上行走,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慢速行駛的車輕輕地擦了一下。王先生頓時覺得胸悶頭暈。後被急救車送往醫院,在途中病情加重,經過搶救無效死亡。在醫院的死亡證明書上寫著死亡原因是心肌梗塞。

王先生的家人拿著意外傷害險有效保單及死亡證明等材料,向保險公司索賠,但遭到保險公司的拒絕。保險公司的理由是:王先生與轎車發生碰撞是誘因,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正常人身上,是不會導致死亡的。導致王先生死亡的原因是心肌梗塞,不屬於意外險責任範圍。這讓王先生家人很不能理解。

在保險理賠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總免不了發生一些糾紛。很多人認為理賠是件很難辦的事。其實單從理賠的角度來講,隻要符合保單上的規定和程序就可獲得理賠,反之就得不到。

在保險理賠的過程中,要注意到以下幾點。

1.及時報案

所有保險產品的索賠都是有一定期限的,因此投保人想要維護自己的權益,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第一時間與保險公司及時建立聯係。保險事故發生後,要通過電話、書麵、傳真等形式及時通知保險公司並提出給付保險金申請。對於意外事故、可能涉及身故、殘疾等索賠金額較高的保險事故,要在事故發生後立即通知保險公司,否則有可能要承擔因遲緩通知而致使保險公司增加的調查費用。對於一些需要及時固定,卻因未報案而未固定的證據一旦滅失,保險責任難以認定,消費者麵臨的損失就可能更大。事實上,及時報案,不僅即刻得到保險公司電話谘詢人員的指導,避免了非定點醫院治療不能賠付的糾紛,還避免了日後再回出險地收集理賠資料的麻煩。

2.注意索賠時效

理賠時保險索賠必須在索賠時效內提出。超過時效,被保險人或收益人不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不提供必要單證和不領取保險金,視為放棄權利。險種不同,時效也不同,人壽保險的索賠時效一般為5年,其他保險的索賠時效一般為2年。索賠時效應該從被保險人或收益人知道事故發生之日算起,事故發生後,投保人、被保險人、收益人應當先止險報案,然後提出索賠請求。

3.準備好必需的申請文件

包括給付申請書、保險單、最近一次繳費憑證、相關人員的身份證明、保險合同約定的其他證明文件。

4.定點醫院

根據保險合同約定,前往保險公司指定的定點醫院進行診治。若因特殊原因不能到保險公司的定點醫院診治,需及時通知保險公司,並得到保險公司的同意,否則將有可能給後續的理賠帶來不便和損失。

5.進行事故調查

申請資料收齊後,保險公司的理賠部門開始著手進行調查。保險公司也許要求客戶配合公司進行調研,並提供附加材料和證據。如果投保人在投保時有隱瞞病史的帶病投保或被保險人沒有親筆簽名等情況,都會給索賠工作的順利進行帶來障礙。最後,保險公司將審核、計算、確定賠付金額,並通知客戶前往領取保險金。

6.受益人要明確

保險金受益人是保險公司支付賠款的對象,保險公司在支付前會嚴格審核受益人的資料以避免發生給付差錯。因此,建議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在簽訂合同時即對身故受益人予以明確。保險專家指出,如設立多個受益人,理賠申請時受益人身份確定困難;領取理賠款時多個受益人同時到場,也給受益人帶來諸多不便。一旦受益人之間發生財產分割糾紛,還需要對簿公堂,未來還有征收遺產稅的隱患。

保險是人生的防護牆。

保險可以起到轉嫁風險的作用。

人生每個階段的保險規劃也應有所不同。

購買保險需掌握量入為出等五項原則。

保險理賠要注意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