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未來篇——拓寬視野,理財世界是平的 第30課信息就是財富,善於從信息中挖掘財富
企業未來的競爭,就是細節的競爭。
——“商業教皇”布魯諾·蒂茨
信息就是財富
如何獲得財富?是需要努力地工作,還是獲得財富的智慧?兩者皆有!未擁有財富的有誌者欲品嚐這些滋味,恐怕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開啟財富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用什麼打造?用信息。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蘊含著商機的信息。
在致富的曆程中,信息發揮著強大的能量。改革開放最初,剛剛擺脫計劃經濟束縛的創業人士,把握住致富的信息,成為了中國的第一批富裕起來的人;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早已習慣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利用報紙、廣播等媒體可以從國內外日益暢通的渠道網羅到更多的信息,飽嚐信息爆炸的喜悅;進入新世紀,網絡功能日益強大,範圍幾乎覆蓋了全球各個角落。市場日新月異,信息千變萬化,令人眼花繚亂,人們已不習慣沒有信息的日子。
時間就是金錢,信息就是財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經濟狀態瞬息萬變,誰能掌控變化多端的信息,誰就能掌握這個時代的財富。
投資大師巴魯克生於1870年,最初他在紐約的一家經紀行從事些打雜的活兒,之後通過他的不斷努力,被迅速提升為公司的合夥人。後來他傾其所有,購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一個席位,結果不出30歲便成了百萬富翁。到1910年的時候,他已經和摩根等一道成為華爾街屈指可數的大亨了。
你或許會想,他為什麼可以在30歲前就能成功呢?其實就在於他把握信息投資的能力。
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股市崩塌對全世界投資者的震撼是難以磨滅的,指數從2200點急挫到250點,這對於全世界的投資者都是滅頂之災。然而,巴魯克卻順利地逃過了這一劫。巴魯克回憶道:股市崩塌的危機前夕,當時股價飛漲,人們的腦袋都炸開了鍋,所有的人都在買進,想大發一筆。然而巴魯克預感到或許是該脫手的時候了。
巴魯克拿著信息表仔細地對比著:一般本益比超過17就是不祥之兆。即使股市再熱,也應該脫手;相反,如果本益比低於10就是要買進的時候了。於是他果斷地拋出了他手頭的股票,躲開了股市崩塌的災難。
從這次股市崩塌事件中,巴魯克得到了很大的啟示:真正的投資者是靠思考和信息投資的,而不是盲目地跟著大眾跑,或者跟著一些所謂的投資理論跑。人雲亦雲的現象是投資領域最切忌的現象。
巴魯克在總結自我優勢的時候說:“我並不聰明,但我喜歡思考,喜歡搜集信息。大家都看到過蘋果從樹上落下來,隻有牛頓才去問為什麼。刮什麼方向的風我們不必去問氣象學家,從飄揚的紅旗便可以知道。”
可見,信息才是指導投資的指示燈,如果你想通過投資獲得大收益,那麼你就必須掌握好如何巧妙地去利用那些信息。
投資大師索羅斯也認為,陳舊的經濟理論是沒有什麼依賴價值的,必須通過對華爾街的考察,掌握及時的信息動態,才能抓住投資的關鍵。現在的經濟市場是不斷變化的,那些固定的數學公式已經不能夠再描述那些變化多端的股市。正確的投資要立足於經濟的變化、政治的變化而統籌決定。
從巴魯克的例子中,你或許已經明白我們這一課的精髓,那就是信息就是財富,根據信息不斷地調節自己的投資方向才是一名成功的理財者需要做到的。不要妄想通過一次理財行動就贏利,事實上科學理財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一個結果。密切關注政治決策、經濟動向、市場發展,才能掌握住準確的信息,從而為你的投資活動送上一股“東風”。
信息,賺錢的捷徑
信息的渠道很多,關在在於你是否能夠把握。
在股市上有句話:老手怕漲,新手怕跌。對於大部分沒經曆過熊市新股民來說下跌是可怕的,尤其是遭遇到利空消息的大幅下跌,一旦市場有利空消息,就會導致不少投資者在操作上不知所措,甚至方寸大亂。其實,消息有真假,本身無所謂好壞,有的人經過總結分析,可以從中梳理出投資市場的動態,進而利用市場波動獲利。
另外,消息是餡餅還是陷阱,需要投資者正確認識其對股票的影響程度。消息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資者對消息迷茫的態度和沒有相應的應對策略。
在投資中,一些別人聽起來可能平淡無奇的話,在有心人聽來,可能就是重要的買進或賣出的信號。
比如,各國領導政要,甚至重要的官員、商界大腕的談話,往往都是很重要的信息。聰明的投資者總能聽懂其中的含義,作出正確的決策。
有的投資者總是抱著一種“事不關股,高高掛起”的態度。索羅斯正好相反,他關注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獲取的信息甚至口耳相傳的小道消息淋漓盡致地發揮他的解讀能力。
197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索羅斯聽說銀行要宴請證券分析師,這可是一件新鮮事。雖然索羅斯沒有被邀請,但他卻敏銳地感到要有不尋常的事情發生。接下來,他以最快的速度買進經營體製較佳的銀行股。果然,索羅斯通過買進股票獲利五成。當時他解讀的弦外之音是:銀行業可能要公布利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