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兵器廠(1 / 2)

從京城出發,正西偏北六十餘裏地,穿過成片正在春耕的田畝,就到了西山南麓餘脈;此處有翠微山、虎頭山、盧師山所環抱,三山形似座椅,河流穿過中間穀地,隻向南有出口。

山中本是佛門古寺,清淨之地,現如今卻是人畜喧囂,揚塵四起,不時傳來民夫的呼喝聲。

奔馳個把時辰,朱由校此時駐馬在南口的一處矮坡上,放眼望去,本就多為平地的山穀,短短半個月,許多小土坡已經平整,新打的地基也已經粗粗能看出模樣來了,方圓十裏全部被圈住....這便是兵器廠的所在了。

工部有軍器局,但荒廢多年,工匠僅百餘,僅有的王恭廠也是不能再用;宮內的兵仗局,人數不少,但卻是以禦用儀仗為主;兩處各取一字,又從兵仗局中抽調能幹匠戶,同王恭廠剩餘人手一道,籌建這“兵器廠”。

雖是主事官員均隸屬於工部,但全部由內帑出銀子,匠戶也多出自宮內,又有內監看顧,所以皇帝將其命名為“兵器廠”,工部也隻得無可奈何,更何況皇帝還沒有追究那王恭廠爆炸之罪。

比之原先在城中逼仄的王恭廠,兵器廠規製卻大了十倍不止,日後火藥、火炮、火槍等器械,均會在此處製造;為了便於取材,還另外籌備了專門煉精鐵的位置。

眼前的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讓朱由校不禁豪氣陡生。

“魏伴伴,要多久方能建好這兵器廠?”

“回陛下,依徐大人、畢大人合計,須得到五月。”也是騎在馬上的一魏忠賢回道。

幸得銀子充足,給做活的民夫發的銀錢,雖是通過順天府征用,但效率確實高了不少;外加構造簡單,又臨近山中樹木充足,才能在這月餘不到,看出些粗胚模樣來;饒是如此,還是挪用了先帝計劃修繕大殿的巨木。

“耗費幾何?”雖是依然嫌慢,但朱由校也知道,就現今來說,已經是極快了,於是轉而問道。

“裏裏外外建成,大致要花五十萬兩不止,又依陛下所想,招徠更多工匠,采買樣炮樣槍及器械的話,還得再花個幾十萬兩.......”

雖是近來內帑進賬過千萬兩,但這麼花,還是難免肉疼,魏忠賢不由道:“若是在城中選一處衙署院落,也不用給民夫銀錢,花費可是能大大減少.....”

朱由校搖了搖頭,卻是沒有回答。

“後世”的王恭廠,未來的二十來年,可是爆炸了好幾次,每一次都是傷亡不小;管理不善是一方麵,地方擁促也是一個原因;再說哪有把火藥廠,放在城中的道理,自己可是吃過一次虧的人了。

不給民夫銀錢,能省些銀子,但是效率肯定會低上不少,何況一條鞭法早把大部分工役給折銀子了,罵聲一片之下,得不償失。

“陛下,”魏忠賢輕聲提醒。

還在沉思的朱由校不由抬頭一看,隻見兩位紅袍文官領著數名匠戶,疾步走來,及至近前,向自己行禮道:“陛下,臣等有失遠迎,請贖罪!”原來是徐光啟和畢懋康兩位到了,衣袍上還有汙濁。

朱由校微微擺手,見兩人麵有愧色,又是清減不少,他認真地看著兩位臣工的眼睛,溫聲道:“王恭廠爆炸,非兩位臣工之過;這一大片廠子,還要兩位掌總,萬不可操勞過度。”

這些精通西學的官員,在“黨派林立”的朝堂屬於異類,格格不入,又算是實幹派;是他預想中著力拔擢和凝聚的文臣“基本盤”。

見皇帝說得誠摯,徐、畢二人複雜神色中更添愧疚和感激,相視一眼,卻是沒有說話,隻重重一禮。

在他們心中,王恭廠爆炸,驚擾聖駕,自己實在難辭其咎,萬幸皇帝無事;此刻不見問責,反倒好言勸勉,心中不安之下,隻得暗下決心,用“勤於王事”來彌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