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活學菜根譚 第一章磨煉穩健的德行(1)(3 / 3)

至於操守之嚴明,是絕對應該提倡的。但你的操守,是你自己對自己品行要求,不幹別人的事。因此,不要表現得過分明顯。否則,即便你不去要求別人的言行來符合你的觀念,但也會給別人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這樣,大家就很容易在口頭上稱頌你的同時,而感情上卻在厭惡你,從而,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被人們所拋棄。

愛緣不能亂識欲不能縱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愛:對人和事物的親戀之情。

識:認識、知道;佛教用語:思維、認識、判斷等精神活動的主體,如:識神(心識、心靈)。

愛是引起各種矛盾的根源,應當知道割舍;識是產生所有欲望的原因,要盡力地清掃。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並不是要我們不去愛,而是提醒我們愛該愛的,不該有的愛,就要及時割舍放棄。

“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也不是要我們把知識和認識能力都掃除掉。真正的意思是說,所有的欲望都產生於對事物的了解和認識,比如,了解了肉,就知道了肉有營養而且香,於是就產生了吃肉的欲望。而作為人,並不是所有的欲望都對我們有益,也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應該去滿足,所以,對這些由於認識和知道而產生的欲望,應該盡力地甄別和清理,掃除不應有的欲望,留下合理的欲望。就像打掃禪堂一樣,灰塵掃去,而木魚和蒲團還是要留下的。

脫俗不矯俗隨時不趨時

做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事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

脫俗:脫離凡俗。

矯俗:故意違反世俗人情,以顯示自己的清高不凡。

應事:做事,承擔事務。

隨時:順應規律。

趨時:趕時髦。

做人要脫俗,但不可有一點故意違反世俗人情,以顯示自己的清高不凡意思;做事要順應時勢,但不能起一點追趕時髦的淺薄念頭。

做人脫俗一點,就會雅致幾分。但如果為了顯示自己的脫俗之心而故意搞出些事情來鬧騰,就有點讓人膩歪了。比如喝茶,清湯淨水,沏上一壺,靜靜地品上幾口,就已經很清雅、很脫俗了。可有的人還嫌不夠,硬要弄出好多的講究,拿姿弄勢,扭扭捏捏,折騰來折騰去,結果,喝到嘴裏的茶水,也隻夠給一隻蚊子洗澡。這樣做,反倒弄雅成俗,而且,俗不可耐。

順應時勢與趕時髦,從表麵上看的確有幾分相似,但彼此卻有著本質的區別。

順應時勢是在看清了時代的發展狀態、趨勢之後,而按客觀規律調整和安排自己的事業與生活,這叫與時俱進;趕時髦則是盲目地依從部分人所推崇、奉行的言行和習慣,這叫東施效顰。

砥節而善用情推恩而誠敬人

貧賤所難,不難在砥節而難在用情;富貴所難,不難在推恩而難在好禮。

貧賤:窮困又沒有社會地位。

砥節:磨礪氣節。

富貴:富裕而又有顯貴的地位。

推恩:施恩惠於他人。

好禮:講究禮節、禮貌。此指尊重人。

貧窮而地位低下的人,不難於在生活中磨礪自己的氣節,而難於適當地處理和把握自己的感情;富裕而有地位的人,不難於在生活中經常施恩於人,而是難於一貫地尊重人、難於處處禮貌地待人。

有一句俗語,叫做“窮急鬧”,意思大概是說,窮人的脾氣急、情緒不穩定。說明有的人在“窮”的重壓下,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喪失情感的管理能力。

而對於有的富貴人就其財富而言,施舍一桌已經不是難事;難以做到的是,能從心裏對窮人抱著應有的尊重。有些富人對貧困和沒有社會地位的人表麵上周到有禮,可心裏卻滿懷不屑,甚至輕蔑之情溢於言表。

所以,假如我們是窮人,那就應該鼓起心誌去改變貧窮的生活,但同時要在貧困中更加注意自己的修養錘煉和親情的培養。這個世界上,說到底,沒有任何一件事物能比修養更有用,也沒有任何一種關係能比親情更珍貴。我們若在貧困的時候毀掉或傷害了它們,那麼,就算是將來富有了,也將難以完全地享有生活的幸福。再說,就那副“窮急鬧”的德性,估計要富起來也難。

如果我們是個富人,那麼,就務必清楚一點,富有其實是很危險的。其危險不在於人們對財富的嫉妒,而在於你對窮人尊嚴的蔑視。一旦你對窮人的蔑視積累到一定程度,那麼,你所得到的懲罰也將是異常殘酷的。要永遠記住這一點,你可以蔑視貧窮,但你不能蔑視窮人,因為窮人也是人。

心地磊落利器深藏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的心胸,光明磊落,應該讓人知道;君子的能力與本事,應當像對待珍珠美玉那樣地把它們收藏起來,不應該讓人輕易地知道。

襟懷坦蕩、光明磊落是君子待人的原則,而謙衝守分、待時而動則是君子對事的原則。

“君子易相處”,原因就是君子對人坦誠,人們可以明確地知道他的心地和人品,所以,君子一般都能與沒有惡意的人們形成良好的關係。假如,你整天心意深藏,刻意隱晦,那麼,誰受得了虛頭巴腦、胸藏幽壑的你呢?

因此,做人要明朗一些,不要總是處處建城設府。總把自己的心靈圈禁起來,大家都沒趣兒。

但是,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卻不應該輕易讓人知道。人家怎麼知道你有什麼本事的?那是你說出來的、做出來的。說出來的也好,做出來的也罷,關鍵都是個時機。

倘若事非緊急,你說出來了,那就是炫耀。盡管炫耀本身的意圖是為了爭得體麵,而結果從來都是相反的。因此,炫耀者,必淺薄,也注定要被人輕蔑,遭人菲薄。

假如事無必要,你做出來了,那就不僅僅是炫耀的問題了。這首先說明你不自重;其次,很容易由於你的所為而壞了人家的好事。

再則,我們在做君子的時候用不用防著點小人呢?才華的外露,不但要遭小人嫉妒,而且,還會讓小人在知道了你的“斤兩”之後,更容易找到如何對付你的辦法。同時,也要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本事比你大的,大有人在。你表露出來了,人家會不會認為你在向他挑戰呢?有本事的人未必都有氣度,他可能容不下你的。

施展才華必須把握時機。“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是我們應該謹守的處世原則。

必須要懂得“才高招嫉”的道理。曆史上,有過多少英雄俊傑因為才華出眾而被奸佞小人設計陷害的?故事如沙,一抓一把。

在充滿猜忌的人類社會中,我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在不需要你的時候,不要輕易把自己拿出來。“邦無道則隱,邦有道則現。”總之,才華的施展一定要應時而有效,既要有利於公眾,又要無害於自身。就算是無害於自身,那麼它的價值也要最大化,而不能使它輕易葬送。

恩裏由來生害敗後或反成功

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

恩:恩惠,別人給予或給予別人額外的好處。

快意:稱心如意,心情舒暢。

拂心:不順心。

生活在別人的恩惠裏,往往便會隨著某種危險,因此,在這種得意的時候應該早點擺脫;失敗之後或許接下來就是成功,所以,不順利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不要輕易放棄。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處在別人恩惠與寵愛裏麵,人家對你好,怎麼還會有危險?其實,仔細想想,這是有道理的。

首先,恩惠是一種別人給予的額外的好處。“非分之福,不好消受”,它起碼會阻遏你的進取精神,而養成依勢傍人的惰習。這對你一生的發展,無疑將是有害的。

其次,你得到了恩惠,就有人沒有得到。恩澤非廣,雨露不均,這是肯定的事情。你得到了恩惠,自然得意,那麼沒有得到恩惠的人,是否失意?失意的人,是否會用各種手段來對你不利?

第三,恩惠因為是額外的,所以,它少有白白給予的。盡管人常說“施恩不圖報”,但真的“不圖報”的又有幾人?況且,“有恩必報”也是做人的道理。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施恩的人,要你怎麼報恩,用什麼來報恩。一個女孩在公司裏工作,老板格外照顧,高工薪,高待遇,她很得意。可是,有一天,老板卻讓她去陪一個關鍵客戶過夜……

失敗是成功之母,大家都知道的。而“勝利就在於堅持到最後一分鍾”更是耳熟能詳。勝利為什麼要靠堅持?就是因為,在勝利之前往往會遇到最大的困難,所以才要堅持,這個時候的堅持是最艱苦,但也是最有價值的。

一個浙江小夥子被公司辭退後,就東挪西借籌集了20萬元,來做電腦配件的生意。三個月下來,隻賠不賺。家人為此心急火燎,都鬧著要他趕緊收手,盡量減少損失。可這個小夥子卻很“固執”,堅決不罷手。

一天,哥哥來鬧過之後,他一個人坐在鋪子裏,獨自垂淚。思前想後,就是弄不明白生意為什麼就沒有起色。他想調整策略,決定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去做一個廣告。就在他剛把廣告詞寫好的時候,來了一個顧客。這個顧客從他這裏訂了300部電腦的所有配件,而且要高配置。於是,他的生意活了。

如果,這個小夥子在此之前也和他的家人一樣的想法,那麼,他可能還在到處投遞求職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