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會碰到很多令自己怒不可遏或垂涎三尺的事情,越是這個時候就越應當想到要克製自己的欲念。心緒亂的時候能否及時冷靜下來去整理思緒,是創造平安生活的關鍵,也是一個人修養高低的最好試金石。
漏室育節義謹慎就經綸
青天白日的節義,從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從臨深履薄處繰就。
青天白日:青天:蔚藍色的天空;白日:太陽。喻指高潔磊落。
節義:節操和義行。指美好的品行。
暗室漏屋:人所不見的破落所在。
旋乾轉坤:乾,指天。坤:地。經緯天地,治理天下。
經綸:整理過的蠶絲。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借指抱負與才幹。
臨深履薄: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比喻人做事特別小心謹慎,認真負責。
繰:抽絲,此指整理、領悟。
青天白日般高潔磊落的品行,大多都是在少有人見的困苦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足以翻天覆地的抱負和才幹,也大多是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認真的心態下慢慢磨煉而成的。
“青天白日的節義,從暗室漏屋中培來”,意思是說,隻有耐得住寂寞和窮困的人,才有可能具備“青天白日的節義”。人常道,“良心喪於困地”,這是為自己的墮落開脫。的確,在人處危難時,為了自保或擺脫往往容易不顧道德而做出某種缺德的事情。其情故可憫,而其行則不能恕。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
做事,就算不是做大事,也要有一種誠敬的態度。而對事誠敬的最直接表現就是凡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不是說臨事就要戰戰兢兢、渾身篩糠,這是一種理性用智的品格修養。做到這點不容易,但也隻有做到了這一點,我們才有可能把要辦的事情辦好。
節義文章以德為主
節義傲青雲,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終為血氣之私,技藝之末。
節義:節操和義行。指美好的品行。
青雲:比喻權威、高官顯爵。
白雪: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高雅樂曲。後用以比喻高雅的詩詞。
德性:道德品性。此指涵養與胸襟。
陶熔:烤灼,炎熾,熔化。此指限製、規範、引導。
血氣:人生而就有的、未經修養的脾氣和性格。
節操和品行足可傲視達官顯貴,文章才華高過陽春白雪,但是,如果這些都不以深厚涵養和博大的胸襟來規範,那麼傲視也不過是淺薄的挑釁,而文章才華也不過是末節小技而已。
看來,做人光是清高、有本事還是不夠的。在具有潔淨的品行和出眾的才華的同時,還要有深厚的涵養和博大的胸襟。而且,涵養與胸襟還是高出品行與才華的最根本的修養。
這讓我聯想到目前的莘莘學子。他們有的很有才華,也有相當的正義感,可遺憾的是,他們似乎都欠缺一點涵養與胸襟。涵養與胸襟是做什麼的?是用來包容的。沒有涵養與胸襟就不能包容世事,不能包容世事就無法客觀地、冷靜地、全麵地看待事物,也就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質。如此,怎麼能很好地處理事物,解決矛盾?
因此,我們在保持節義、增長才幹的同時,更多地還要拓展自己的胸襟、修煉自己的涵養。
急就者非邃養輕發者無宏功
磨礪當如百煉之金,急就者非邃養;施為欲試千鈞之弩,輕發者無宏功。
磨礪:用磨擦法使物尖銳。喻指對人的品質與能力進行培養和訓練(“有誌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顏氏家訓·勉學》)。
邃養:高深修養,邃:深。
施為:就某事采取某種行動。
鈞:古代重量單位,30斤為一鈞。
弩:有簡單機械裝置的弓。
品質與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應當如煉鋼一樣要反複熔冶,急於求成就難以得到真正的成果;做事就像使用力有千鈞的弓弩,輕易發射就不會收到大的功效。
重複、重複、重複……重複是枯燥的!然而,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在不斷地、枯燥地重複中產生的。鋼琴家出神入化的彈奏、歌唱家動人肝腸的歌唱、武術家令人瞠目的筋鬥、狙擊手精準的一槍……這些無不經過長期而枯燥的訓練。柳永說“百煉鋼成繞指柔”,這是真知灼見。任何品質和能為,若要達到足以應事的程度,都必須經過反複練習的過程。就算一個小小的單詞,你不背上幾十遍、幾百遍,記得住嗎?記不住,一口流利的外語從哪裏來?
“施為欲試千鈞之弩,輕發者無宏功”,這裏講的是做事不要輕易作決定,也不要輕易出手。尤其是做比較大一點的事情,就更是如此。若是弩未拉滿而發,則弩力有虧,射不到目標;若是沒有瞄準目標而發,則同樣射不到目標。所以,做事應當看準了再下手,而且一旦下手,就要全力以赴。
進德長才,要百煉成鋼;臨機施為,要一發即中。
橫向對比消怨激頹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若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拂逆:不順心、不如意。
怨尤:怨恨、責怪(“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怠荒:怠惰、頹廢、頹唐。
當事情進行得不順利的時候,就應該想想那些處境比我更艱難的人,這樣怨天尤人的心情就會自然消失;當感到頹唐和不思進取的時候,就想想那些比我優秀、比我更有成就的人,這樣心思也就振奮起來了。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這個法子很管用。好多成熟的人都是這樣對待外部的事物和自己的內心的。然而,也有不少人不是這樣。這種人往往屬於意誌薄弱而心思不勤的一類。
學習和工作一遇到挫折就情緒惡劣,怨這怨那,如果這個時候他能放開眼去,看看外界,那他就會看到很多其處境遠遠不如他的人。這樣,他對自己眼前的這點挫折也就不會太看重了。心緒平穩了,就有利於他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人總有怠惰的時候,盡管他知道自己的怠惰和頹唐不對,也很苦惱,但就是無法自我振奮起來。之所以這樣,既可能是因為精神與精力的疲勞,也可能是遇到了自認為無法解決的難題。但無論是因為什麼而怠惰、頹唐,都將影響我們事業的順利發展。麵對這樣的情緒,隻有兩個辦法:一是暫時放棄,好好休息,這是消極的;二是想想那些和自己同等智力水平的人,是不是都已經取得了比我們更好的成就而遠遠地走在了我們的前麵……這樣一來,人的好勝心和榮譽感就會升騰起來,從而一掃滿心的頹唐與怠惰。
學道須加努力得道一任天機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學道:鑽研某一學問。
得道:學到和掌握了某一學問的真諦、有了真本事。
天機:上天的心思和安排。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做學問的人應該加倍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要掌握知識的真諦、學到真正的本領,還要按規律行事。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句世人皆知的成語。語出《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綆:繩子。意思是說,泰山上流下的水溜能穿透岩石,很細的繩索能磨斷樹幹。水並不是鑽石頭的鑽,繩索也不是鋸木頭的鋸,但是一點一點地磨擦,就使得石穿木斷了。這就是說,持之以恒,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會成功。不過這也太慢了點,好在我們都知道它的真實意思。做事心浮氣躁、不肯用功是“二百五”的作風,最要不得的。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講的是用功也要按規律辦事,不能急於求成。有水自然成渠,瓜熟了自然離蒂而落,隻要你的功夫到了,事情就會成功。如果你硬要逆規律而動,三天練成大力士,一口吃成大胖子,累死撐死也沒用,那是自找倒黴。
寬人克己情平德進
責人者,原無過於有過之中,則情平;責己者,求有過於無過之內,則德進。
責:檢討、追究、責備。
檢討別人過錯的時候,應該看到過錯中沒有過錯的一麵,這樣心態就平和了;檢討自己過錯的時候,應該考慮沒有過錯的表麵是否真的沒有過錯,這樣品格才能得到進步。
有一個寓言故事,說一個烏鴉落到了豬的身上。它就嘲笑豬是黑的,豬很生氣就告訴它說,你也是黑的憑什麼說我?結果烏鴉找到水塘,看到了倒映在水裏的自己也是黑的,好不慚愧。
生活中一如烏鴉的人也是不少。一個人在對別人指指點點的時候,往往他自己卻有很多的毛病。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他總是抓住別人的一點小錯就死揪不放,甚至誇大其詞。而對自己的錯誤則輕描淡寫,不提不念。這種人很可惡,壞倒是不一定壞到哪裏去,但刻薄、淺薄、無聊、沒出息則是一定的了。
也有一種人,寬厚而律己。對待別人的錯誤總是著意淡化,並巧為規勸;而對自己則處處檢點,有錯必糾,絕不護短。這種人是君子,容易被人誠意地尊敬,也容易做成事情,而自己的生活通常也是平和而滋潤的。寬人克己,德才兩進,我們應當學這樣的人。
陶鑄不純難成令器
赤子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宰相之基礎。此時若火力不到,陶鑄不純,他日涉世立朝,終歸難成令器。
赤子:剛生的嬰兒;孩子。
大人:此指成年人。
胚胎:生命的未成熟階段;剛萌生的事物。
秀才:泛指讀書人。
令器:可用之才。
孩子是成人的胚胎;讀書人是宰相的胚胎。這個階段倘若磨煉不夠,用功不真,那麼等到參與社會實踐或入朝參政的時候,就難以成為真正有用的人才。
這裏涉及到了人才培養真與假、虛與實的問題。也是個極為複雜的問題。
現在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就是社會已經意識到了我們過去在人才培養的問題上存在著很多弊病。弱不禁風、愚不經事的低能兒到處都是。看著幹幹淨淨、聰明伶俐,其實,除了吃喝玩樂、追腥逐臭趕時髦之外,剩下的就是自私、偏執和怯懦了。
這都是因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火力不到,陶鑄不純”!
我們的父母什麼時候對孩子用過“火力”?就連學校的集體勞動,家長都要去代勞,孩子怎能得到鍛煉?
我們的父母什麼時候注重過孩子的品德?我看除了教育孩子不忘父母的辛勞之外,有不少家長基本上不會告訴孩子應該具有責任心和責任感。所以,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注定是不能品質純正的。